“莫代爾?”獲知的消息讓伊爾哈姆感到震驚,因為他之前也做過類似生意,就是從歐洲購買高檔面料到德黑蘭銷售,專門供給有身份地位的女性。
別看德黑蘭的女人都穿黑袍,她們在黑袍下的服裝上可特別舍得花錢。而歐洲本身就是個紡織品大市場,高端產品利潤特別誘人。
普通人能穿個純棉就滿足了,可有錢人要更高檔的。‘莫代爾’面料以順滑,柔軟,吸濕而著稱,在制造內衣方面極具優勢。
能把‘莫代爾’造出來確實是產業升級,可以大把賺錢。
“這么說,‘圣光’肯定擠占了不少紡織品的市場?”伊爾哈姆向他的‘朋友’們問道。
閑聊的黑市商人對此倒是面面相覷,他們掌握的信息還不足以推斷出如此結論。但從理論上來說,蛋糕分量一定,有人吃多了,肯定有人要餓著。
商人只管掙錢,但伊爾哈姆在德黑蘭吃過虧,潛意識里總是對商業背后的內幕報以極大興趣。他抽空在交易所里收集了一些信息,驚愕發現紡織品的利潤出乎意料的高。
一件普通T恤運到敖德薩的成本價不到五美元,但黑市商人的采購價至少到十美元。賣到最終用戶的手里,價格就高低不一,但肯定要再翻倍。
現在有些毛子窮的要死,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守在敖德薩的交易所購買一包服裝轉運到別處販賣。
零散的一包服裝大概有兩三百件,但里頭的款式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二手舊貨。這種舊貨的批發價更便宜,卻依舊很受歡迎。
黑海周邊的國家都不富裕,底層窮人沒什么可挑剔的,只要能穿就好。一件舊衣服只賣零點五美元,對他們來說也能消費得起。
此外還聽說‘圣光’準備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也建一個交易所,同樣是批發紡織品。其中二手紡織品的銷售目標是北非市場。
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塞之類的非洲國家更是窮的叮當響。他們的市場對價格極其敏感,只挑最便宜的。
過去是土雞向這些市場提供廉價而巨量的商品,現在換‘圣光’來了——一艘船隨隨便便就能運來幾千上萬噸的貨,在價格上打的原有經銷商一潰千里。
“但這其中的利潤并不低啊。”伊爾哈姆一直以為電器的盈利高,但仔細計算后發現哪怕是最便宜的二手服裝,做大了其實也很賺。
周青峰最早就是‘垃圾佬’,主動在國內沿海一帶搞現代化的廢舊物資回收廠,用專業化的設備來解決垃圾問題。光是廢紙品類就能創造年均幾十億軟妹幣的財富。
在‘撿垃圾’這事上,周大爺若是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圣光’之所以能做如此之大,是因為他壓根不在乎利潤。
別人賺錢想出國去享受香甜的空氣,他賺錢一個勁的修路建校再辦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
兩年前,‘圣光’將回收品在國內銷售。可現在除了原料類,其他二手貨物基本銷往國外落后地區。這么搞直接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賺錢路子給堵死了。
再便宜能比垃圾更便宜?
不可能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