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忱人本就清雋俊朗,這樣溫正一笑,端方清亮,讓人心里都亮堂起來。
他和褚西幾個圍坐在病床邊,昂藏的脊背挺直,端正坐著說話,語調雖不疾不徐,可略有些懷念的申請,倒是讓幾個人對他小時候的經歷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褚明梁打量著他,怎么都想不出他做家務的樣子,“那他們不在家的時候呢?”
初初見肖宗忱的時候,褚明梁就覺得,這人大概是他家老太太給他們講過的那種家教極好,底蘊深厚,留學歸來的熱血愛國青年的真實寫照了。
現在,他仍舊是這種想法。
“有鄰居。”肖宗忱笑笑,視線掃到褚西認真傾聽的模樣,繼續說道,“六歲之前,我母親拜托鄰居照看我,中飯大多是在鄰居家吃。六歲之后,我學會做飯,可卻沒有機會做飯……”
“為什么?”褚明梁有些想不通里面的邏輯,“你是去吃食堂了?”
“不是。那時候我母親的工作地點離我們住的地方很遠,去吃食堂不太現實。”肖宗忱眼里帶著笑意,“是街坊鄰居不給機會。”
“啥意思?”孫老頭就覺得奇了怪了,“我可沒聽說過照顧人還能照顧上癮的。”
一二十年前,誰家糧食不金貴?
他瞇眼去看肖宗忱,“難道就沖你長得好看?”
“不是。”肖宗忱赧然,實在不知道他怎么能往臉上聯想,哭笑不得道,“那個時候,大多都是子代父職,不出意外,鮮少有外招的。”
這點孫老頭知道,褚明梁也深有感觸,一般外招的都是技術工或者高知份子。
“人資質是不一樣的,再加上生活環境和際遇,能影響很多事情的走向,所以,能不能上學也非人力可違。”肖宗忱語調不疾不徐,“有些崗位對文化水平有要求,否則子代父職就行不通……”
他學東西快,在入學之前就近乎完成了小學內容,平時自己的時間很多,受鄰居所托,就幫已經成年要代替父職的人學習小學內容,好盡快掌握新的小學課本內容,讓他們好快速通過小學畢業考拿到小學畢業證明,并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
那時候,錢是金貴的東西,父母不讓收錢,鄰居不愿占便宜,兩項考慮之下,就用一頓飯代替了。
至于為什么找他一個孩子幫忙,時代影響,知識分子不敢冒頭也是因素之一了。
褚明梁聽著聽著,微微走神,父親去世之后,他們跟著母親回到鄉下,見多了毫無能力卻能代替父職,一躍成為香餑餑的人……
孫老頭聽完,卻是感慨嘆氣,“比著以前,好多嘍!自開始返城到高考恢復,再到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的今天,冒尖的人要么膽子大敢做沖浪兒,要么勤勤懇懇做個手藝人,再就是知識分子了……”
中專以上的,都可以分配工作,真正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受重視,讓人欣慰。
褚明國:“家國精神存于心間,才能做真正利國利民的人。”
肖宗忱點點頭,“如若不然,便是一個無國界的流浪者了。”
即便是倡導科學無國界的科學家,也是有國籍,且靠國籍行走世界的。
這就是科學家們的界。
孫老頭和褚明梁見兩人氣氛瞬間高度統一,忽然就不說話了。
剛才的氣氛和此時此刻的氣氛形成了鮮明對比,由不得他們不去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