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細雨,楊柳依依。
此時天外正下著綿綿細雨,然而玉泉觀內卻好似根本不受影響一般。
玉泉觀隔絕內外天地,門外有雨,門內卻是晴空萬里。
觀門敞開,小花蹲坐在門口,看著那觀門外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時朝著陸鳳秋叫喚兩聲。
陸鳳秋端坐在桃樹下,擺了一張桌子,上面放著一盤圍棋。
陸鳳秋正在自己和自己下棋。
離開咸陽城之后,陸鳳秋并未馬上離開尋秦世界。
他在秦西之地隱居半年,將任務獎勵所得的一縷先天氣完全融合到自己的體內,而隨著這一縷先天真氣的融入,他體內的先天真氣終于達到了完全液化的狀態,本以為他可以就此進入武學止境,入道之境。
可是事實并非如此,他體內的先天真氣雖然已經到了極致境界,增長的速度也到了極為緩慢的速度,但他并沒有突破。
陸鳳秋方才明白,所謂入道,更多指的是心境,而非體內真氣的變化。
他雖然早就已經參悟了天人合一之境,但想要突破宗師之境,進入入道境界,還需要一個契機。
心境的突破,也許是在和同級別的高手的爭斗當中悟到,也許是在不經意間便領悟。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
有時候太過執著未必是件好事。
所謂入道,可以看做是一種心境的升華超脫。
由武入道,對追求入道的人而言,武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升華,當武學達到了他這種極致境界,便等于把人推到了入道的門口。
只需要臨門一腳,便可跨入這個門檻。
可也偏偏就是這臨門一腳,不知有多少武學大家無法參透,無法跨過。
陸鳳秋自天龍世界之后,武學境界已經有了長足的提升,但正是因為武學境界的提升,讓他在經歷了尋秦世界之后,更到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
故而,陸鳳秋不再刻意的整日研究如何踏入武學止境。
而是將心思先放到了新得到的那卷《陰符經》上面。
這卷《陰符經》共有三卷,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開篇便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陸鳳秋看了上篇,只有一個感受,那便是浩渺晦澀難懂。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但卻隱約能感覺到其中的奧妙遠遠不止于此,他此時境界不夠,尚不能參透。
而中篇開篇又道:“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縱觀中篇上下,好似是在講自然之理,依舊讓陸鳳秋感覺層層迷霧蒙在心頭。
于是陸鳳秋便看到下篇。
下篇開篇道:“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這下篇之中,包含陰陽相勝之術,神機鬼藏,陰陽變化藏于其中,以陰陽之道,推及天地至理,讓陸鳳秋如同撥云見霧一般,甚為欣喜。
他本身就修習的是陰陽二氣,這《陰符經》下篇中所述,好似為他量身打造一般,包括了如何用陰陽二氣御水火二勢,比起他所習練的《易龍圖》有過之而無不及。
陸鳳秋入得宗師之境,耳聰目明,方圓十里之內的動靜都逃不過他的耳目。
而這《陰符經》開篇所言,卻是讓他心中又有所悟。
得失之道,有所失,便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