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秋有些詫異,他本來以為唐三藏不會這么回答。
陸鳳秋又問道:“三藏是認為靈山的佛祖做錯了嗎?”
唐三藏搖頭道:“佛祖也沒有錯。”
陸鳳秋道:“那是誰錯了?”
唐三藏一時躊躇,搖頭道:“真人,這個問題,請恕貧僧無法回答。”
陸鳳秋笑了笑,也沒有繼續再逼問唐三藏,而是慢悠悠的說道:“三藏,說起來,你比無天要幸運。”
“同樣是弘揚佛法,你也算是功德圓滿,而緊那羅卻是走到了這一步。”
唐三藏不語,心頭卻是又閃過了很多年前在西天取經路上的那些畫面。
“我真的比無天幸運嗎?”
唐三藏在心里問著自己,不知道為什么,他覺得心頭有些苦澀。
陸鳳秋看到唐三藏不說話,但是面色卻是有了變化。
陸鳳秋不再看唐三藏,他已經能感覺到唐三藏的心里有了不小的變化。
溫水煮青蛙,從三百年前第一次在弘福寺見唐三藏時,陸鳳秋就已經在給唐三藏挖坑。
現在的唐三藏已經不是三百年前那個能被如來忽悠的找不著北的唐三藏了。
“長安就快到了......”
……
長安城,青云道場。
青云道場從唐太宗二十七年創立,到如今,已經經歷了三百年的春秋歲月。
這期間,長安城幾度易主,連皇宮都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唯有這青云道場歷經三百年春秋屹立不倒。
無論是哪路人物占了長安城,也不敢在青云道場放肆半分。
當然,曾經在青云道場放肆過的,墳頭草都已經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了。
青云道場歷經三百年春秋,擴建了好幾次,已經成了長安城的一大地標性建筑群。
其中有中七殿,東七殿,西七殿,占地極廣。
在中七殿的三清閣外,種著幾棵桃花樹,那桃花樹長的又高又大,據說是二百多年前就種在此處的。
這一日,那幾棵桃花樹的樹頭突然間都一齊扭向了東邊。
在三清閣外掃地的小道士見狀,當即朝著閣中跑去,還不忘喊道:“師父,師父,祖師他老人家回來了。”
那小道士一喊,蹬蹬蹬的,就有很多道人從各殿之中跑了出來。
一時間,整個三清閣外,就站了不少人。
這些人都是青云道場的徒子徒孫,此時一個個都顯得十分激動。
為首的是一個頭戴高冠的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一臉剛正,此刻臉上泛著欣喜之色。
這中年男子喚作安太平,乃是青云道場現如今的掌教。
自陸鳳秋創立青云道場以來,青云道場的掌教傳到安太平這一代,已經是第七代。
陸鳳秋在兜率宮閉關的那些年,他的化身一直都在青云道場坐鎮。
每一代掌教都受過他的指點,安太平之前的那些掌教都尚在人世,不過在卸任掌教之位后,就被陸鳳秋派去南瞻部洲各地去做事去了。
片刻后,一青一金兩道光芒從天而降。
只見那頭戴高冠的中年男子帶著一眾徒子徒孫朝著陸鳳秋稽首躬身道:“安太平恭迎祖師歸來。”
“我等恭迎祖師歸來!”
安太平身后的一眾徒子徒孫齊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