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天微微頷首,朝著石壁內室中的刑天尸身走去。
一旁的共工看到這一幕,眼中閃過一抹異色,在無天的身上瞟了兩下,又注意到了陸鳳秋的身上,若有所思。
觀音菩薩和哪吒站在陸鳳秋的左右,哪吒臉上露出好奇之色,小聲和陸鳳秋說道:“真人,你說無天佛祖能將此玄鐵巨斧收伏嗎?”
陸鳳秋道:“至誠以善,無天佛祖對人從來都是以誠相待,這一點想必觀音尊者更清楚一些。”
“連觀音尊者這等先入為主,視無天佛祖為魔的人都愿意追隨無天佛祖。”
“更何況曾經斬殺過天帝,本身就極具反抗精神的刑天呢?”
哪吒聞言,不禁點頭,覺得十分有道理。
無天在用神念和那刑天的玄鐵巨斧在交流。
神兵有靈,像玄鐵巨斧這種傳承自開天辟地時的寶物更是如此。
觀音菩薩目光之中帶著一些好奇之色,她看著陸鳳秋臉上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不禁暗自想著,無天佛祖曾經對她說過,他本以為這三界之中無人能懂他。
但直到遇到了青云子,無天佛祖才知這三界眾生并非都是渾渾噩噩,還是有人可為知己的。
所以,觀音菩薩一直對青云子十分好奇。
當初在大雄寶殿之上的那匆匆一見,青云子的言論令不少菩薩諸佛都心生掛礙。
后來,當她被無天感化時,得知青云子在南瞻部洲布局三百年,只為凡間不再起兵戈。
只為凡間眾生,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有書讀,人人都曉大義、懂道理,人人都能有尊嚴的活著。
何為真人,這才是真人。
比起高坐在靈山佛界的諸佛菩薩,天天吃齋念經相比,青云子敢違逆天道,干擾人間兵戈,這等大魄力著實不是靈山的諸佛菩薩可以比的。
即便是昔日的如來佛祖,也沒有這樣的膽量,敢違逆天道定數。
觀音菩薩想到無天佛祖曾問她,若漫天神佛真有慈悲之心,為何千萬載來世間苦難還依舊不止?
地藏菩薩發下大宏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音尊者可知其中玄機?
這一問,讓觀音菩薩徹底轉變了對無天的看法。
她隨無天走出靈山,見證了無天的一言一行,皆是發自真心。
于是,她決定追隨無天,一同改天換地。
她從來就不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她成菩薩果位數萬年來,見證過不知多少世間興衰,眾生苦難。
她雖被世人稱為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但是真正的苦難卻從未停止。
世間的苦難還在一日又一日的輪回。
對于那輪回不止的苦難,她亦無能為力,小善日日施,大善何時始?
所謂西天極樂世界,真的就是西天極樂嗎?
那為何如來的大弟子阿依納伐也會倒戈相向,投入無天佛祖的懷抱。
善分小善和大善。
無天佛祖說如來是偽善,觀音菩薩雖不想承認,但當很多事情換一個角度去看的時候,她也不得不承認如來佛祖的善,可能真的是表現出來的善而已。
當年選取經人之時,她其實就有此感,只是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皆留存在心中罷了,為了傳佛法于東土,使諸多手段,她也認了,畢竟結果是好的,佛法東傳,可導人向善。
可是,如今,這善到底是真善還是假善,觀音菩薩已經有了疑問。
身為三界至尊,在三界遭逢大難之時,不應該是身先士卒,帶領三界去對抗大難嗎?
為何要直接圓寂轉世?
難道真的是因為天道定數不可逆?
依照觀音菩薩對如來的了解,恐怕事情絕非那么簡單。
每每想到這里,觀音菩薩心中便有諸多煩惱。
佛界眾圣為如來奔走,本應該是應有之理,但這一切都是如來的謀劃,都在如來的預料之中,那這佛界眾圣在如來眼中,算是什么呢?
手下?弟子?還是棋子?
觀音菩薩的目光落在陸鳳秋的身上,讓陸鳳秋察覺到。
陸鳳秋回頭,看到觀音菩薩在發呆,朝著觀音菩薩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