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帝關的一座神山之上,山風輕拂,不時傳來仙禽的啼鳴之音。
陸鳳秋坐在一座亭子下,正在提筆書寫一些東西。
隨著他法力愈發的高深,修為境界愈發的恐怖,很多事情其實便更不需要親力親為。
一念化生,只要他想做什么,一個念頭化出,便可以出現他想要的東西。
陸鳳秋很久以前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當你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的時候,你會羨慕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但當你得到一切之后,經過最初的那些時候,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陸鳳秋時常審視自己的內心,這也是一種修行。
不是修煉外物,而是修煉己身。
他從來沒有發下過什么宏愿,但一直都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奮斗。
那就是長生,而修道所帶來的法力提升,只是求長生途中所帶來的一些便利而已。
陸鳳秋在紙上寫下了前世輪回時聽過的一首歌詞。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多少男子漢,一怒為紅顏。多少同林鳥,已成分飛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
陸鳳秋將筆擱置在一旁,吐出一口濁氣,輕聲道:“誰說仙無雜念,以凡人的思維去揣測仙人,本來就是一種虛妄。”
“仙亦有紅塵惱,無論世間如何變幻,都脫不了一個爭字。”
他穿越諸多世界,經歷過種種,見識過種種。
如今坐在這仙境一般的地方,心里卻是不是很平靜。
自從融合前世,得悟大羅道果以來,他就一直在想,什么才是圣人之道。
多元大宇宙中九十九個圣人之位,他必要證得其一。
這不是貪念,而是執著。
有所執,方能有所執。
力量就像一件事物的表象,只有看透了本質,才能將事物本身給掌握。
成就大羅之后,已經不用去執著于力量的大小,沒有道的支撐,力量就像水中月,鏡中花。
當年還是一介凡人之時,追求力量無可厚非。
因為力量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行心中所行之氣。
但到了如今這個層次,再去一味的追求力量,那就是蠢。
力量的本質,歸根結底還是道。
想到這里,陸鳳秋又提筆在寫。
“何為圣人之道?”
他師從太上道祖,若按《道德經》所言,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那為而不爭又是什么意思?
這難不倒陸鳳秋,早在很多年前,他就將這些道家典藏吃的十分通透。
上天的道理養育了萬物而無加害之心,做人的道理是與世無爭而懂得用方法來實踐。
陸鳳秋仔細在咀嚼著這八個字。
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他這一世歷經輪回苦,方才從沉淪之中醒來。
前世身為文始真人時,早就奉行了為而不爭的道,但是結果呢?
他歷經數萬載歲月,沒有成圣。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成圣之道,不可借鑒他人。
太上道祖的道是無為之道,所以太上道祖成圣,他的道已成為多元大宇宙中的烙印。
他若想成圣,必須推陳出新,走出一條非無為的道。
這也是他積極入世的原因。
若事事都效仿太上道祖,那他注定要變為第二個太上道祖。
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后的結果只能是止步于大羅。
陸鳳秋將自己這一生所學在腦海之中不斷融匯,不斷掰開了揉碎了,去分解,去重新融合。
陸鳳秋仿佛感覺到腦海之中一片混雜,卻又感覺無比清楚。
自己的意識好似一個旁觀者一般,將這前世今生的所學都如同放電影一般的放了一遍。
神山之上,風動,樹動,神禽動。
唯陸鳳秋的神意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