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此方天地開天辟地以來,佛門從開創時偏安一隅再到興盛于中土世界,如來可謂是功不可沒。
如來在靈山諸佛菩薩眼中,便是十足的精神領袖,是真正的掌門人。
如今掌門圓寂,對于靈山諸佛菩薩來說,一時間都無法接受。
如來圓寂,此時靈山佛界之中,以燃燈古佛地位最高。
諸佛菩薩請問燃燈古佛,如來圓寂之后,誰可出任靈山掌門人。
燃燈古佛笑了笑,道:“如來佛祖圓寂,自有下一個世尊應運而生,諸位各自歸位,無須擔憂。”
諸佛菩薩聞言,這才稍微放心下來。
……
陸鳳秋送走了如來,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如來主動消失,并非他和陸鳳秋在論法的較量之中落入了下乘。
事實上,如來佛法的厲害,并非陸鳳秋能消滅。
這世上能消滅如來的,恐怕只有如來自己。
之所以如來論法輸了,是因為凈世白蓮自動擇主,在如來和陸鳳秋論法的過程當中,主動選擇了陸鳳秋,融合到了陸鳳秋的體內。
所以,如來才輸了。
而且,這種輸贏,在如來看來,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較量而已。
并算不了什么。
就像如來自己所說的那般,不爭不立,不爭不破。
一個教派的掌門人如果不爭,那這個教派就無法興盛壯大,就無法延續。
一個教派的掌門人如果不爭,那這個教派注定最后就要走向滅亡。
如來作為靈山佛界的掌門人,他必須要爭,能不能爭得過是一回事,去不去爭又是另一回事。
連陸鳳秋也不得不感慨,如來作為靈山佛界的掌門人,的確是十分出色的。
陸鳳秋鄙視的是如來的手段,他不認同如來做事的方法,但不代表他對如來本身有什么太大的偏見。
論跡不論心,僅此而已。
能走到這種地步的人物,哪個不是心志堅定之輩,各有各道,各有各法。
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還不到生死相爭的地步。
因為,沒那個必要。
如來做事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和陸鳳秋重合的。
陸鳳秋做事,要么不爭,要么便爭個痛快。
闡教、截教、人教,三家,若論傳道之廣,還要數闡教。
但若論知名度,當屬人教。
但人教從誕生之時,經歷了無數歲月,只有太上道祖和陸鳳秋一人而已。
師徒二人便撐起了整個人教。
人,這個字,太重,也太輕。
太上道祖奉行無為,順其自然,是因為他已經到了那個境界,那是他的道。
就好比如來的道,當爭則爭,當算則算,只要能廣傳佛法,手段光明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結果。
陸鳳秋想發展人教。
因為,在陸鳳秋經歷了這無數歲月之后,他已經明白,雖然他和太上道祖的化身可以遍布多元大宇宙之中。
但是,化身只能傳法,并不能傳道。
靠一人一己之力,終究是太過單薄。
所以,他力爭凈世白蓮,既為自己成圣,也為眾生成圣。
這是大愿,也是大道。
于是,在與如來說法之時,凈世白蓮感應到了陸鳳秋的這大道宏愿,自動選擇了陸鳳秋。
凈世白蓮與陸鳳秋的元神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