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還打算繼續攔我?”
陸鳳秋看著楊戩,臉上掛著三分笑意。
到了他這個境界,意念遍布諸天萬界,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俯視一切神佛。
如果放在很久以前,他可能會因為楊戩的話而想著去教訓楊戩一下,但是現在,他已經沒有那個心情。
踩死一只螞蟻,和踩死一群螞蟻,沒什么區別,并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簡單,也不會讓他感覺到有趣。
佛家講,掃地恐傷螻蟻命。
站在人的角度,螻蟻無比弱小,人處于食物鏈的頂端,所以,人怎么想,其實對螻蟻來說并不重要。
因為,即便這個人不踩螻蟻,總會有另一個人來踩。
不論是人也好,還是神佛也罷,當你的實力范疇遠遠大于其他生命物種的時候,便難免會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去俯視眾生。
圣人無情,圣人無私,是因為圣人會對萬物一視同仁。
這是圣人從天道之中感悟的道理。
當然,這個道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圣人,或者說,這是一個普遍宏觀角度來說的一視同仁。
但具體到某一件事,某一個人的時候,圣人也有私。
人分遠近親疏。
神佛也一樣如此。
圣人也一樣如此。
只要不是真正的天道意志,便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私心在作祟。
不可能做到絕對的一視同仁。
眾生萬物平等,這本身就是一種偽概念。
無論是什么樣的世界,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平等,只會有相對的平等。
就好比如果鹿小花現在做了錯事,可能是殺了無辜的人,陸鳳秋難道就會遵照殺人償命的規則去處決了鹿小花嗎?
陸鳳秋做不出這樣的事情,相比陌生的人而言,鹿小花是陪伴了他無數歲月的伙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陸鳳秋的成道之路,有著鹿小花的一些功勞。
陸鳳秋不可能為了一個陌生的人,去奉行什么殺人償命的規則。
陸鳳秋最多能做到的程度便是懲戒一番鹿小花,給她一個教訓而已。
這便是私。
在很久以前,陸鳳秋便明白了這個道理,不愛自己的人,談什么愛眾生,因為私,才有公。
大公無私,世上豈有真正的大公無私。
對別人太無私,就是對自己自私,對自己身邊的親人自私。
大愛之前,先做好小愛。
無私之前,先做好自我。
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自我,又何須旁人去無私奉獻?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可能真有人為了旁人,可以舍棄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兒。
但那在陸鳳秋看來,只不過是一種被道德理念和普世法則給綁架的蠢貨而已。
圣人之公,圣人之私,兩種截然不同的道理,但卻又有著共通之處。
力量可以追尋極致,但道不能追尋極致,極致意味著極端,路會越走越窄。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的一。
自陸鳳秋成圣之后,他對于法則和規則的運用越來越純熟,思考的東西卻也越來越簡單。
大道至簡,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人,也可能因為一朵花,一棵草,就會讓他產生一種的新的道理體悟。
其實無論是去憐憫也好,憤怒也罷,對于螻蟻來說,這些都不重要。
無論是螻蟻也好,人也好,神佛也罷,萬物生靈都要找準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