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點頭道:“通臂猿猴施主在佛法上的造詣的確很深厚。”
“正所謂菩薩心,不念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中真義如我。”
“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來藏心體。”
“一切法界無不賅攝于如來藏一法界中。”
“施主既然悟透了因果之律,為何又會離開佛界?”
此時,唐僧的臉上滿是不解。
這三日以來,他和陸鳳秋坐論佛法,他發現陸鳳秋對于佛理的領悟,比他還要高深。
不論是大乘教義,還是小乘教義,陸鳳秋都信手拈來。
“三藏,我通讀佛藏,無論是大乘佛法還是小乘佛法,我都熟爛于心,但正是因為我了解佛法,我才要告訴三藏你一句,佛道也是道。”
“佛本是道。”
“無論是哪種教義,都脫離不了道的范疇。”
“道不是單純的指某一種教義。”
“正因為我領悟了我的道,所以,我才走出了佛界。”
“靈山不適合我,我也不需要呆在靈山成佛。”
“我若成佛,那靈山掌門之位,便得由我來坐。”
“但我不想成佛,我成就的是自己的道。”
“問世間生靈,又有幾人能走出屬于自己的大道。”
“三藏,以你真性之善,本來是有可能走出屬于自己的道,但你太執著于佛,所以,你只能成佛,卻不得涅槃。”
“等什么時候,你的心里不再只有佛,那你就會發現你眼前的世界無限廣博。”
“你可以將成佛看做是修自我道的一種手段,如來可以是你,你也可以是如來。”
“觀自我之道,成自我之如來。”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方為如來。”
“如果你能悟透這一層,成就自我之圣者,覺悟真理,那對于你來說可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陸鳳秋猶如靈山的一尊大佛,在給唐僧講著佛理、道理。
唐僧聞言,微微頷首,道:“貧僧知曉這世間有大覺者,卻是不曾想不到靈山也可碰到真佛。”
“施主雖然不是佛陀,但勝似佛陀。”
“不論施主是否離開靈山,都是佛。”
“佛不是狹義上的佛界中人。”
“只要覺與悟抵達了佛的境界,那無論身在何處,也一樣是佛。”
陸鳳秋聞言,笑道:“三藏,你能看透這一點,我很高興。”
“你說的沒錯,無論佛還是仙,妖還是魔,不能只憑借狹隘的定義去定義。”
“成仙者未必成道,成道者定然可成仙。”
“成佛者未必能涅槃,涅槃者定然可成佛。”
“悠悠大世,我渡萬妖成仙。”
“三藏,你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唐僧臉上露出欽佩之色,他雙手合十道:“施主之大愿,貧僧佩服。”
陸鳳秋笑了笑,道:“其實,你無須佩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