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9102年,一到夏天,D大的直接把機箱打開,甚至連機箱也不要了,隨便找本書墊在主板下面。
天天盼望著電腦壞了,可以毫無壓力的配新電腦,可老電腦就是不壞,氣死人。
王岸然花了三天時間,終于將pcb主板設計完成,完成后的設計為32路對稱式smp多處理器架構,共享8M*2*32服務器ecc內存,
硬盤存儲為4G*8磁盤陣列,加上4G+4G服務器專用安全存儲硬盤,每臺電腦設置4個終端,可以進行并行處理。
王岸然本來以為pcb板需要請外商代工,可從盧老師那了解到。
國家的芯片工業雖然剛起步,但也經歷了長足的發展。
早在八十年代,國家已經投入數百億外匯,在滬、京建立晶元加工廠,芯片封裝工程。
雖然在工藝上落后國際主流兩三代,但一般的輔助芯片、集成電路板的生產,沒有任何問題。
王岸然詳細看了技術資料,三層PCB板加工技術,應對現在的低主頻CPU是沒有問題。
盧偉以清大的名義,對位于燕京的宏達電子發出要約。
對方在看了王岸然的pcb主板設計圖紙后,肯定的回復可以加工,但有些控制芯片、cpu底座等需要進口。
“cpu底座接口就不用考慮了,會跟cpu一起發過來,到時候交由你們來安裝。
配套的bios芯片也由我們來采購,但需要你們提供編譯器將bios系統燒錄進r芯片內。”
“那就沒問題了,我們廠有現成的編譯器,估計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生產,到時候你可以直接過來提貨。”
三塊主板以底價成交,即便如此,因為是定制的,PCB板件電路重新繪制,價格也高達三萬多塊。
這個時代,電腦和普通人群基本上是絕緣的,要知道,即便是在燕京,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幾千塊錢。
忙完硬件的事,接著就是軟件,操作系統,王岸然直接選擇ibmpowerUnix并行操作系統。
這是一款基于RS/6000并行多處理器技術的系統,首先應用于大型計算機,與王岸然設計的主機很是貼合。
這塊系統的強大之處,就是對處理器任務分配的高效算法,加上對系統安全的強力支持。
如果硬件支持的話,這款系統可以在系統正常工作的時候拆掉部分處理器,也可以加入處理器進入系統計算。
原本設計也是基于可以三年連續運行,不出崩潰性故障。
一套系統2000美元,若不是以清大的名義,根本買不到,ibm不單獨賣系統。
非要買,也行,花一百多萬美元,先買一臺ibm主機帶回家。
至于Bios程序,就需要王岸然親自操刀了,純機器語言,即便郝富貴也幫不上忙。
王岸然測算了一下,三臺電腦的成本在260萬人民幣,主要是處理器,占了近一半的采購費用。
即便如此,單臺的價格也是控制在在86萬左右,只是進口的ibm小型機的一個零頭。
但性能,畢竟每臺采用32顆目前最先進的powerpc601服務器處理器,比起清大機房里兩年前購買的ibm390x小型機性能至少快三倍。
在這個階段,滿足華芯日常研發的需要已經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