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的企業兼并需要數年的博弈和試探。
而王岸然在克拉克走后,也在思索,華芯科技下一步怎么走?
原來的想法就是,把金融資本引入到中國的芯片制造行業,用外國人的錢來發展技術。
這個模式到底可不可行?
為此王岸然收集了諸多拆分案例,以及召開了多次部門會議,反復研討之下,終于定下基調。
華芯科技僅留下CPU事業部,顯卡事業部,DDR內存事業部。
成立華微軟件,下設操作系統事業部,Java語言事業部,因為操作系統和Java語言投入較大,目前不具備盈利能力,所以將原華芯科技持有的玩家國度股份交由華微軟件持有。
成立未來科技公司,下設小型機服務器事業部,圖形工作站事業部,另外將江燕公司40%的股份交于未來公司持有。
一個月后,經過充分論證,華芯科技宣布拆分。
克拉克接到這個消息時,在第一時間向王岸然進行確認,在王岸然肯定的答復之后。
克拉克很高興的對身邊的人說道:“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現在原公司最有價值的部門全部在華芯科技,我們可以花更少的錢,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CPU尚在研究當中,華芯科技自然不會公布,華芯科技現在明面上的只有圖形芯片事業部和DDR顯存事業部。
這兩個可都是有知識產權的,在行業內也是高價值的產品。
比較一下ATI就可以知道,現在ATI的份額還不如華芯科技,但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估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而且高盛找專業人士,對比了世面上華芯科技與ATI的產品,如果ATI不是因為憑借更先進的制造工藝的話,其性能將被華芯科技吊打。
而高盛在其中可以操作的內容太多。
克拉克想著先拔頭籌,不過接下來的消息,讓他傻眼了。
在中國傳統的開學季前夕,拆分后的華芯科技重磅宣布,將對全世界的投資公司開放融資窗口,預計融資20億美元,用于下一代顯示芯片,DDR內存開發,以及開拓新的業務。
至于開展什么新的業務,華芯科技沒有說明。
一時間不光全世界的投資者震動,在IC行業也是焦慮不安。
畢竟撕裂者顯卡留下的余震尚在,特別是ATI,現在正在忙在開發下一代顯示芯片,其對標的目標就是撕裂者109顯卡。
ATI希望下一代顯示芯片的單芯性能,能夠接進撕裂者109雙芯顯卡的性能。
可華芯科技會束手就擒嗎?
20億美金,華芯科技到底要開拓什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