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不主動發聲,有很多娛樂媒體想要聯系上他,也沒能成功。感覺他這個第一當事人,完全與這件事情無關一樣。”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這首歌的確不是他的作品,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作品。不然,他肯定會出來證明的。這是成名的絕佳機會,又有誰會不想成名?”
“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肯定是想出名的。現在這么好的機會卻不站出來,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不是李寒的作品,另外也沒有人站出來說是自己的作品。難道真是一個團隊的作品?唉!太遺憾了。”
“……”
李寒始終沒有發聲,在很多人看來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白狐與書生》真不是他的作品,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作品。
在之前,大家還只是質疑和懷疑,現在卻是幾乎能夠肯定了。
這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還真以為有一個剛畢業的音樂天才,要橫空出世了呢。
當然,這一切依然還沒有最終定論。
既然李寒不肯主動發聲,很多娛樂媒體和個人,想要嘗試與李寒取得聯系,也沒能成功。
那么,就只能通過相關采訪,讓每一個人自行去判斷了。
對《白狐與書生》兩位演唱歌手,陳玉瑞、謝輝的采訪。
“兩位,首先恭喜你們通過這首歌一曲成名。關于這首歌創作者撲朔迷離的情況,想必你們最有發言權。”
“大家不用再猜測了。這首歌的確是李寒先生一個人創作的作品。我們演唱這首歌,是需要創作者授權的。正是李寒先生將演唱權授權給我們的。我們對李寒先生充滿感激。”
“兩位可以透露一下,李寒為什么始終不肯發聲嗎?他是在顧慮什么嗎?”
“我只能說李寒先生淡薄名利。無論大家相信或是不相信,他都是這首歌的創作者。”
“根據我們得到的信息,李寒今年才21歲,剛剛從南溪音樂學院畢業。學音樂的他,這個年紀似乎不應該淡薄名利吧?應該時刻都憧憬著能夠出名,成為大明星才對吧?”
“其余學音樂的人,的確應該如此。但李寒先生不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李寒先生才能夠為《狐仙劫》,創作出完美的《白狐與書生》。”
“你們能夠聯系上李寒嗎?”
“非常抱歉,我們無法聯系上李寒先生。對此,我們自己也非常遺憾。”
“那么,你們知道李寒目前在什么地方嗎?”
“這個倒是知道。李寒先生已經回到了老家。”
“回到了老家?”
“是的。”
“回老家去做什么?”
“這個...李寒先生有自己的安排,我們也不清楚。”
“好的,謝謝兩位接受我們的采訪。”
……
求推薦票!
拜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