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道:“每一粒米,每一顆飯都來之不易,絕對能夠說是粒粒皆辛苦。但愿這一次的公益廣告,能夠讓孩子們多少明白一些,他們碗中的飯,粒粒皆辛苦吧。”
秦小月道:“所以說,李寒同學,這一次你要寫的古詩意義很大,你一定要寫好哦。”
李寒道:“就在剛剛,差不多已經有了。”
啊?
有了?
有啥了?
這一次要寫的詩嗎?
這么快?
二女都有些錯愕,秦小月道:“李寒同學,什么有了?是這一次的詩確定了嗎?”
李寒點頭。
二女更是錯愕,這是不是太快了一點?
在錯愕之余,又很是有些好奇和興奮。蘇雨情道:“李寒同學可以念給我們聽聽嗎?”
秦小月忙不迭的直點頭,她也想聽。
李寒道:“我寫給你們看吧。”
“好呀!”二女都非常期待,“只是,在這里要怎么寫?”
“這個容易。”李寒在田坎上找到一截苦樹枝,然后又在沒有種水稻的田里,找到一處面上的泥沒有被破壞的地方。
就在田坎邊上。
蘇雨情、秦小月二女已經明白了李寒的用意,均是眼睛一亮。
以枯樹枝作筆,以田里平整的泥作紙,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李寒寫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寒每一個字,二女便輕聲念出一個字。
不過,等到李寒將整首詩寫完后,二女卻是沉默了。
良久之后,蘇雨情才說道:“李寒同學,我認為這一次國家基礎教育司那邊,最終選擇的詩,一定是這一首。”
秦小月也說道:“對于詩詞,我其實并不是太懂,也不懂得應該如何鑒賞一首詩。但現在我卻和雨情有一樣的看法。李寒同學,你絕對是這次受邀的人當中,第一個寫出詩的人。而且,還是這樣的一首詩。李寒同學,你也太厲害了吧。”
李寒輕嘆一聲,說道:“有感而發罷了。”
“有感而發嗎?”蘇雨情、秦小月二女又是一陣沉默。
過了一會兒,蘇雨情說道:“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
李寒重新拿起枯樹枝,在詩的上面加了兩個字:憫農!
“憫農。”二女也是輕聲一嘆。
之后,蘇雨情又說道:“但愿現在的孩子們能夠通過這首詩,懂得一些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吧。李寒同學,可以用手機將這首詩拍下來嗎?”
李寒點頭,說道:“當然可以。”
蘇雨情拿出手機,將寫在田里的這首詩拍了下來。
在畫面的邊緣,還有數串即將要成熟的,粒粒飽滿的稻穗。
那是旁邊稻田里的稻穗,彎彎的稻穗彎到了田坎上,被蘇雨情一起拍了下來。
“我也要拍。”
秦雨霖也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同樣將彎到田坎上的稻穗,拍了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