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第三幅:畫面上沒有人,也沒有馬,有的只是一片花海。
花海中間有一條道路,道路中間則是一路的馬蹄印,延向道路盡頭。
老者和眾人眼前更是一亮,這種設計似乎更好。
畫面雖然沒有出現人和馬,但那一路的馬蹄印,卻表明著剛剛有一匹駿馬飛馳而過。
而且,周圍都是花海,馬蹄上肯定沾染了香味。
這樣是讓大家自己去聯想。
倒是別出心裁,構思算得巧妙,引得眾人稱贊。
現在,三幅畫都在眼前。
第一幅用花瓣組成“香”字,能夠讓人看到“香”。
第二幅用殘留在馬蹄上的花瓣,來體現馬蹄的香。
第三幅構思最巧妙,通過花海叢中馬蹄印,讓大家自己去想象,剛剛飛馳過去的駿馬的馬蹄上,是有香味的。
那么,哪一幅更好?眾人議論紛紛。
看上去似乎是第三幅最好,可惜仍有不足。
第三幅是讓大家自己去想象馬蹄的“香”,而前面兩幅其實也有這個功能,也能夠讓大家自己去想象馬蹄的“香”。
只是因為第三幅沒有出現馬,構思看上去更巧妙而已。
當然,能夠有這樣的巧妙構思,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還是認為第三幅最好的人居多。
老者也表示,即便是他,也想不出比第三幅更好的構思了。
眾人紛紛稱是,不只是第三幅,包括前面兩幅的構思其實也不錯。
應該不會有比這三幅畫更好的構思了。
鄧翠問李寒道:“李寒,你覺得哪一幅最好?”
李寒道:“非要在這三幅畫中選擇一幅的話,的確感覺第三幅是最好的。”
嗯?
鄧翠聽李寒這話,似乎有些弦外之意,不禁眼睛一亮。
難道,李寒有更好的想法?
連忙問道:“李寒,你有更好的想法嗎?”
李寒道:“倒的確是有點想法。”
“真的呀?你真的有更好的想法啊?”鄧翠驚喜的說道。
鄧翠之前的聲音都很小,但說剛剛這一句話時,因為十分驚喜的原因,聲音不自覺的說的很大。
整個園亭里所有的人都聽到了。
嗯?
有更好的想法?誰有更好的想法?
包括老者和三位畫家在內的所有人,全都看向鄧翠。
鄧翠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聲音太大了,連忙向眾人表示歉意。
眾人笑著表示沒有關系,然后他們很想知道,鄧翠說的是誰有更好的想法?
老者看了看鄧翠,又看了看鄧翠身邊的李寒。
難道……
老者對李寒的印象可謂非常深,之前就是李寒說出了,那句詩最關鍵的元素是“香”字。
對鄧翠說道:“你是小鄧老師吧?小鄧老師,你剛剛說的難道就是你旁邊的那位小友?”
鄧翠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