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章明點頭,又說道:“聽聞李寒還在家里種菜養魚。而且,無論是種的菜,還是養的魚,都遠比尋常的好很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這一次倒是正好可以去見識一下。”
譚哲道:“網絡上的確有這種說法。但我覺得應該有些夸張的成分,或許的確是要比尋常的好一些,但沒有網上說的那么夸張。”
龔章明道:“可能吧。總之,這一次過去之后就知道了。”
……
第二天上午。
一輛出租車在緣溪村村口位置緩緩停下,師傅說道:“兩位先生,就是這樣里,這里就是緣溪村村口。”
“好的,謝謝。確定是這里嗎?”一位乘客問道。
師傅笑道:“確定。我之前送過另外的乘客過來。”
“好的,謝謝師傅。”
“不客氣。”
兩名乘客下車,正是龔張明、譚哲二人。
他們昨天晚上就坐飛機到了府南省省城,今天一大早又坐出租車到了長樂縣城,再換了一輛本地的出租車,直達這里。
兩人在村口四處打量。
譚哲笑道:“總監,其它的先不說,這里的風景倒是很美。”
龔章明點頭道:“的確很美,倒是很難看到這么美的鄉村景色。”
譚哲的目光落到了一塊大石頭上面,“咦”了一聲,說道:“總監,那里似乎是一幅地圖?”
龔章明也看到了,說道:“過去看看。”
兩人走近細看,發現地圖上主要標準的,主要是幾口堰塘的位置與路線。
有養魚的堰塘,養龍蝦的堰塘,還是有螃蟹的堰塘。
譚哲道:“總監,這里特意標注出了堰塘的位置,難道經常都會有人來這里釣魚,弄龍蝦之類的?”
龔章明道:“應該是這樣了。難道,這里的魚和龍蝦,還有螃蟹,真如網上說的那樣?小譚,既然這里有地圖,我們不妨跟著地圖先去那幾口堰塘看看。說不定還能直接碰到李寒。”
譚哲眼睛一亮,說道:“好的,總監,我們就先去幾口堰塘看看。看看會不會真有人在那里釣魚、弄龍蝦這些?我用手機把地圖拍下來。”
龔章明點頭。
等譚哲將地圖拍下來之后,龔章明指著地圖上的一口堰塘說道:“這口堰塘似乎最大,我們就先去這口最大的。”
譚哲道:“好的,總監。”
兩人走進村子,一邊對著地圖找路,一邊欣賞村里的風景,倒也覺得十分愜意。
二十分鐘之后,在兩人的目光范圍之內,出現了一口足有一畝大小的堰塘。
譚哲喜道:“總監,到了,應該就是那一口了。果然有人在這里,還不少。”
堰塘坎上,稀稀松松的站了十幾個人。
龔章明道:“從地圖上的標注看,這是一口養龍蝦的堰塘。那些人應該就是在釣龍蝦了。小譚,我們過去看看。”
譚哲答應一聲,又說道:“總監,你剛剛說‘釣龍蝦’,龍蝦也是用‘釣’的嗎?”
龔章明笑道:“是可以釣的。你看堰塘坎上那些人的姿態,就是在釣龍蝦。”
譚哲仔細的看了看,說道:“龍蝦也可以釣,以前沒聽說過呢。”
龔章明笑道:“你在城市里長大,又幾乎沒有去過農村,沒有聽說過也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