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家的心思都是詩上,都被震住了,哪里還想得到問名字?”
“也是。現在咋整?不知道名字的話,未免就太遺憾了吧?”
“對了。我們可以去問問袁先生,也許袁先生注意到了那年輕人的離開,然后問了他的名字。要知道,袁先生肯定比我們更想知道那年輕人的名字。”
這話讓眾人眼前都是一亮,正要去找袁忠岳問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聲音說道:“也許,我們不用去問袁先生了。因為,我想我已經知道那年輕人是誰了?”
“真的?是誰?”所有人都看向說話的人,如此問道。
說話之人正是之前寫一首詩的那個瘦高年輕男子,見眾人都看向他,淡淡一笑,說道:“你們都還記得在不久之前,魔都廟會上關于李寒的相關故事嗎?”
魔都廟會上關于李寒的故事,周圍眾人中,幾乎都聽說過。
“知道啊,大家都聽說過吧。你提這個干啥?”
“的確都知道。聽說當時李寒留下‘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這一上聯之后,便和兩個十分漂亮的妹子飄然而去。等等......兩個十分漂亮的妹子?我好像突然之間明白了一點什么?”
不只是說話這人,周圍其他的人,也在這個時候突然之前明白了一點什么?
當時是《唐伯虎點秋香》剛剛上映沒幾天之后,李寒帶著兩個極為漂亮妹子逛廟會。
而剛剛那個年輕人的身邊,也跟著兩個極為漂亮的妹子。
另外,《活埋》剛剛上映了沒幾天,李寒是在電影上映的那一天離開劇組的。
這才幾天的時間,李寒很有可能還在江浙、魔都一帶逗留。
這種種信息加起來,答案似乎已經有些不言而喻了。
那年輕人是...李寒?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但可能性很大。
之前瘦高男子沒有提起魔都廟會事件的時候,大家還并沒有往那方面去想。
但是現在,一聯系起魔都廟會事件之后,就越想越覺得,那年輕人就是李寒。
而且,如果真是李寒的話,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對了,我突然又想起了,那首已經在詩詞界廣為流傳的詩《小池》,就是李寒的作品。而李寒之前還有《詠鵝》、《憫農》這兩首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的確是李寒的詩。這樣一來,應該更能夠肯定那年輕人就是李寒了。”
所有人都是一驚,然后又都莫名的興奮和激動。
竟然會是李寒!
“對了。我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就這兩天時間,很多的娛樂媒體都想要采訪李寒,卻找不到人,沒人知道李寒離開劇組之后去了哪里?當時網絡上還有人開玩笑的說,‘該不會又像上次一樣,帶著兩個美女游玩去了吧?’。現在看來,只怕還真是如此了。”
“我也看到了,網絡上的確有人這樣說。不得不說,還真有可能被他們說對了。”
“不過,即便是如此,我們也只是猜測。到底是不是李寒?還是不能確定啊!”
眾人緩緩點頭,這倒也是。哪怕分析得再有理由,也只能是猜測,并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
“你們分析的沒有錯,他的確就是李寒。”
聽到這個聲音,所有人都是大喜。
他們已經聽出來了,說話之人正是袁忠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