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就有人心里一驚,他們突然意識到了,夏小鈺說的是“李寒哥哥”。
是那個李寒嗎?
意識到了這一點的人,不動聲色的偷偷打量李寒,心里又想,“看年紀的話,倒是真有可能。”
蔡陽、謝鳴兩個人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夏小鈺這樣回答,讓他們有些心花怒放,他們的注意力都在“是最厲害的詩人”這一點上面。
蔡陽哈哈一笑,對李寒說道:“小先生果然太謙虛了。小鈺同學都說了,小先生是最厲害的詩人,小先生就不要謙虛了,讓我們欣賞一番小先生的詩才,我們會非常榮幸的。”
謝鳴也說道:“是啊,小先生,大家相互交流一下嘛。凌老師也很喜歡詩詞的,凌老師肯定也希望小先生能夠露一手。”
凌江顏有些古怪的分別看了謝鳴、蔡陽二人一眼,這兩個人難道沒有注意到,剛剛夏小鈺已經說出來了李寒的身份嗎?
不然,說詞應該不會是這樣才對。
不過,謝鳴的確是說對了,她真是非常希望看到李寒出手,在這美麗的河道長廊上,留下一首詩。
現場其余注意到李寒身份的人,當然也是這樣想的。
李寒的詩絕對是讓人興奮和期待的!
夏小鈺朝李寒吐了吐舌頭,她剛剛似乎不應該那樣說的。
李寒笑了笑,說道:“既然兩位老師都這樣說了。那我就寫一首詩大家交流一下吧。”
這話一出,蘇雨情、秦小月兩個人都暗自撇嘴,“這小子一定是看到凌江顏在這里才寫詩的。”
而其余人全都大喜,極為的期待!
當然,謝鳴、蔡陽兩個人的“喜”,與其余人并不相同。
他們并不認為李寒作的詩能有多好,他們只是想讓凌江顏知道,謝鳴的詩才比李寒更高而已。
蔡陽大笑道:“就知道小先生有大才。小先生請!”
李寒點頭,走到長桌前,提起一只毛筆,說道:“以何為題?”
蔡陽道:“這里景色如此之美,就以‘景’為題吧。”
眾人聽后點頭,題目很正常,并沒有故意刁難。
李寒同樣點頭,略微一猶豫之后,寫道: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是一首十分簡單的詩,但卻極有韻味,在前世千古流傳。
而李寒之所以選擇這首詩,是因為這首詩十分有特點。
這首詩描寫的是“畫”。
如果不事先告知眾人,描寫的是畫的話,眾人乍看只下,會認為這首詩并不合常理,有些違背自然規律。
走近之后,水流怎么可能會沒有聲音?
春天過去了,花朵為什么還沒有凋零?
人靠近之后,鳥兒為什么不會受到驚嚇?
開始會有這樣的疑慮,然后,當知道描寫的是“畫”之后,又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很有意思。
謝鳴這個家伙不是要點評嗎?且看看他會如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