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影各大類別中一個很重要的品類,戰爭片在中華的電影歷史上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斷檔的。
新中華建立以來,戰爭片是最早出現在國產電影的品類之一,并且在中華電影史早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當時的國家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
但是漸漸的,戰爭片就開始“不那么吃香和流行”了。
投入太大,又沒有足以更得上時代的技術能力,再加上那個時代電影市場的限制,一度導致各大主流電影制作廠都不太樂意拍攝戰爭片,即使是為了所謂的“主旋律”,拍出來的那些電影其實也大多都只是打著“戰爭片”的名號而已,很可能一整部電影下來,都未必能夠有一場像樣的戰爭戲份。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這中間也不是沒人嘗試拍攝真正的戰爭大片,然而票房的失利卻仿佛在告訴電影人,此路不通。
不過,這么大的一個品類,當然不可能永遠沒人碰。
于是,這些年來,除了那些宣揚主旋律的小制作每年依舊層出不窮,并且憑借“主旋律”三個字拿走各種國內大獎的同時,人們也開始逐漸摸索出了其他的一些路子來,比如說諜戰,再或者類似敵后武工隊之類的電影。
這里簡單舉兩個栗子,風聲、廚子戲子痞子。
但是,真正的戰爭大片卻幾乎見不著了,就算偶爾有,也基本上是為了“完成任務”。
但這不代表戰爭戲就此沒落了,正相反,只是電影上不太行了,而在電視劇方面,近些年卻是接連出現了不少品質相當不錯的戰爭劇,像亮劍、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等。
不過,這樣的情況,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以及電影市場的不斷發掘,嗯,最重要的是,隨著一個時間的臨近,卻似乎開始得到改變。
那個時間很明白,對目前來說,那就是三年后,也就是19年的10月1日。
建國70周年
然而,真要說一個國產戰爭電影再度崛起的準確時間的話,張步凡一定會告訴你,是16年
因為這一年,有三部大場面的戰爭電影開始拍攝。
戰狼2、紅海行動,還有一部管琥的八佰
沒錯,就在這同期,管琥也在國內開始了八佰的拍攝。
說起來,這兩年張步凡和管琥的聯系比前幾年要少了很多,一來是倆人這兩年確實都忙,二來嘛,說實話,和管琥有那么點瘋魔有關。
從老炮兒到八佰,都算得上是管琥的執念了,所以,對于這兩部戲他都格外的上心,上心到了什么程度呢簡而言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就是拍電影。
在這種狀態下,別說讓他聯系張步凡了,就算張步凡有幾次給他打電話,這貨都是哼哼哈哈簡單回個幾句就掛了電話,就位了省下通電話的那幾分鐘,放到電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