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張步凡其實就沒想過能夠從國內回本。
最早還準備拍攝短片的時候尤其是這樣,雖然國內的網絡環境這些年越來越好,已經有不少網劇微電影靠著網絡播放回了本甚至賺了不少,但那些依舊還是以那些打擦邊球,走青色、暴力路線的微電影為主。
尤其現在網絡平臺的各種規矩也越發的健全成熟,想要像當年的《石頭》那樣,依靠各種噱頭加對賭協議來回本也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張步凡的目光就投向了國外,畢竟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賺大錢”還是來源于國外,正是短片《石頭》。
而對于國人來說,國外賣片最好的途徑,那當然就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了。
歐洲三大電影節,張步凡只參加過其中一個——柏林電影節,當初在這里拿了最佳編劇的銀熊,后來《石頭》也是來這里賣的。
之所以當初《石頭》選擇柏林電影節,一來是時間原因,二來則是張步凡覺得自己的名字在那邊會比其他兩個更好使一些,綜合起來說,電影在那邊應該能賣的更好一些。
等到后來回來了,和業內的朋友聊起來才知道,歐洲三大電影節,商業氛圍最不濃的地方就屬柏林了,也就是說,如果換成另外倆地方,說不定《石頭》反而能賣的更多一些。
當然,這屬于馬后炮了。
所以這一次,張步凡提前就留了個心思,早早的就和田狀狀商量,能不能加快拍攝進度,盡量趕在3月之前結束拍攝,嗯,這是去年末的事情了,這樣的話,就可以趕得上報名5月份的戛納電影節了。
只可惜,那個時候田狀狀就已經明確告訴了張步凡,想都別想,且不說他的拍攝能多塊,光是那些人的檔期都排不開,有時候,電影里能夠有大明星捧場是好事,但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
于是,歐洲三大直接就只剩下兩大了。
這兩大里面,柏林電影節是完全沒問題的,畢竟要到明年的2月才舉辦,離著1年的時間,電影怎么都出來了。
至于威尼斯就稍微有點趕了,威尼斯電影節的舉辦時間是8月底9月初,幾個比較有分量的單元基本都有世界首映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話,那么差不多在6月份之前就要完成電影的制作。
看好了,是制作,而不是單純的拍攝。
所以在這之前,張步凡還有些忐忑,擔心和戛納一樣又來不及報名,那樣的話,就又只剩下柏林可以選了。
不過隨著拍攝到了現在,所有的擔心都沒了,按照現在的拍攝進度,最遲5月中旬也能完成拍攝,接下來田狀狀稍微忙碌一些,也足以及時完成電影的后期制作。
于是,擺在張步凡面前的選擇就變成了兩個。
別看張步凡去過一次柏林賣片,實際上,對于國外的這些電影節的流程規則之類的依舊不熟,甚至比田狀狀都差得遠了。
我們田大導演可是拍過禁片的人,而眾做周知,在中華這個地界,拍攝禁片的導演往往都比較受到國外資本的青睞,像江文、像婁葉。
田狀狀也不例外,他自編自導的《狼災記》,主要就走的國外的資金,還獲得了夏威夷電影節的獨立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