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后一次。”這一段還沒拍,是莊聞強那邊手繪的一段分鏡,但是張步凡看得懂,正是秀清救出了李問之后,兩人在游艇上,秀清引爆游艇,拉著李問同歸于盡的那一段,這一段張步凡并不覺得是所謂的團隊內訌,但是非要這么歸類也不是不可以。
“這幾次有什么共同點?”麥兆灰問張步凡。
張步凡來回劃拉了幾下那幾張圖,搖了搖頭,沒懂。
“這樣看。”麥兆灰把李問殺吳鑫的那張給刪了,那是之前拍的老素材,陰天而非雨天時候拍的,“現在,有共同點了嗎?”
張步凡再次來回看了幾遍,似乎稍稍的有點回過味道來了。
“水?或者說,液體?”
“是的。”麥兆灰點頭,“李問殺阿祖的時候,為了襯托氣氛,我們專門做了油墨紛飛的效果。”
“而團伙內訌的時候,水杯、魚缸,還有噴泉都被打爆。”
“至于最后就更不用說啦,游艇在海上,轟!”他雙手合在一起,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
“整個過程,只有李問殺吳鑫的時候沒有,你不覺得奇怪嗎?”他最后問道。
張步凡沒說話,說實話,他并沒覺得有什么奇怪的,相反,單純通過現在麥兆灰的解釋,他總有一種這些是生拉硬湊到一起的拼湊感。
麥兆灰接著說,“我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增加一種宿命感,你想,這個團伙,從一開始,每一次的內訌都伴隨著有‘水’的出現,而最后,只剩下兩個人的他們鬧出了最后的一次內訌,就像前面任何一次一樣,也是在水上,可以說,每一次,水以非常規的方式出現的時候,這個團伙就會出現內訌,就會有人死去,一直到最后,一個不剩,這是不是有一種,他們的命運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的感覺?”
張步凡看看麥兆灰,再低頭反復劃拉著那幾張圖。
不得不承認,他有點被說服了。
不完全是因為麥兆灰說的這個理由,說實話,他依舊以為這有點牽強附會。
但是,必須承認的一點,香江電影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加入一些玄之又玄的所謂宿命論,又或者是因果論,在很多電影里,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電影里,如果你仔細去研究,都會發現一種“原來一切結果都是早就注定”的東西在里面。
而且有意思的是,不僅他們香江本地人吃這一套,放在全國,無論是大陸又或者臺島省的觀眾,都停吃這一套。
所以,且不說他們的想法是否牽強附會,但是,只要他們真的能夠拍出那樣的感覺,那么這補拍導致的額外支出,就花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