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他和張步凡這不是在紅毯上遇上的,而是在去往影廳的路上碰上的,忽然來這么一出,那些原本往影廳去的媒體人瞬間都不想走了,有不少人直接就摸出手機拍上了。
當然,倆人根本不給那些人機會,勾肩搭背的快速走進了影廳。
在電影開始播放前,終于還是有那么一個簡單的問答環節,但是石真的簡單,就徐皓峰一個人上去了,一個叫不上名字的主持人問了幾個所謂“大家想問的”的問題,而徐皓峰的回答也非常的得體,但就是因為得體,從而缺了個性。
徐皓峰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導演,從最初的武俠作家一路做到導演,他其實一直在做實驗,堅持自己對于武打以及武俠的認知的根本上,不斷探索著武打的可能性,這一點從他的幾部電影作品也能夠看出來。
從《倭寇的蹤跡》到現在的《師傅》,其實變化非常的巨大,不僅僅是更加靠向商業,更重要的,是在對“武”對“俠”對“江湖”的理解和表述上。
徐皓峰對于武打和江湖的理解非常有意思,對他來說,武打就是要真,這個真可不是那種看上去的真又或者感覺上的真,而是物理規則上的真,比如我這一刀砍過來,就必須遵循物理規則,我這樣砍過來,力量是否足以掄起來,胳膊能不能扭出這樣的角度,按照這個角度看過來落在你身上是不是這個位置……這一切的一切,必須是有跡可循的,說白了兩個字——實在。
而他對江湖的理解就更有意思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喜歡把武人啊,當做是律師、教師、軍人,把他們當做是一個職業群體去描述。”
這就是他心目中的江湖,沒有什么意氣激昂,有的只有貼近人們生活的真情實感。
這樣的江湖,這樣的武人,這樣的打斗,雖然沒有其他武俠片那樣的精彩刺激,但卻有一股別樣的味道在里面。
話不多說,電影很快開始,一上來,宋羊的一張臉就戳在了大銀幕上,這位也是徐皓峰的“御用”了,徐皓峰前一部電影《箭士柳白猿》就是他主演的。
張步凡當初派白雨來“搶角色”,目標就倆,一個就是宋羊演的這個,最后沒搶過拿下了另外那個,不過也挺好,因為白雨自個兒也喜歡那個反派角色。
“比武的秘訣是,頭不躲。”
“人的頭快不過人的手。”
說著話,真個人忽然往前一傾,抓起了一個拳頭,懟在了自己還帶著傷的臉上。
“腕子細脖子粗,你說手轉得快還是頭轉得快?”
簡單的一個鏡頭幾句臺詞,感覺一下子就來了,原本張步凡還和身邊的吳晶聊兩句呢,此時也不說了,倆人都沉浸在了電影當中。
不過張步凡還記得他們安靜看電影前吳晶說的話。
“我啊,已經在準備拍《戰狼2》了,不過不知道拉不拉得到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