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凡是個愛湊熱鬧的,所以經常往各個劇組湊,閑著無聊探個班啥的。
但張步凡同時又不是個愛湊熱鬧的,從差不多兩年前,拿了歐洲三大電影節中第二個大獎之后,這貨就再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電影節頒獎禮,無論是老牌的,像三金這樣的,又或者新興的,像瓶遙國際影展或者魔都電影節這樣的,再或者國外的,像西京電影節之類,張步凡一概拒絕了他們的邀請。
嗯,順帶一提,這里頭張步凡拒絕的最干脆的,要屬棒子國的白虎電影獎,說實話,張步凡都好奇他們怎么會請他,明明是一個國家自己的電影獎項,并不屬于國際電影節的范疇,怎么就想到邀請他一個外國人呢?
后來一看時間,明白了,這不正好是他拿到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之后不久么。
張步凡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可不想和圣人一樣,去參加一趟電影獎,自己就換國籍了。
嗯,這些都不是重點,目前的重點,當然是和媳婦兒的吃喝玩樂……哦不,是采風之旅了。
佟麗亞出生在一個叫做察布查爾的地方,那是一個小縣城,直到今天,依舊沒有升級為市。
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地方不大,卻擁有大量美麗的景觀,山、水、遺址、邊境口岸,樣樣不缺,同樣的,這里不缺的,還有邊疆才有的特色——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的67和69團就在這里,兩人約好的第二天要去看農田和農民,就在69團。
之所以要看農田,訪農民,其實也是張步凡提議的,佟麗亞想要用舞蹈贊頌自己的家鄉,但是家鄉實在太大,值得贊頌的東西實在太多,她也不知道到底該展現哪些,于是張步凡就提議,干脆就從邊疆的建設者們出發,通過舞蹈來展現家鄉的變遷和發展。
而這些建設者中,又有哪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呢?適當其沖兩類人,軍人,還有農民,于是首先的,兩人就先決定了從農民開始。
第二天一早,喂張樂樂同學吃完了奶,兩人就坐上了車,先前往伊寧市,再前往距離市區11公里外的69團。
在那里,已經提前有人等著,倒不是什么官方的人,兩人不想驚動太多人,于是托關系在當地找了個向導而已。
一行人先來到向導家,大致了解了一下這里的情況,接著就準備出門。
這個時間點,恰好也是春耕的時間,農民們都在田地里忙活著,于是一行人就準備直接前往提前越好的田地。
不過,就在出了門準備再次上車的時候,張步凡忽然眼睛一亮,指著邊上問道:“如果離得不是太遠的話,我們可不可以騎這個過去?”
他指的,正是那位向導家里養的幾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