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淼眉頭微皺道:“你剛睡醒臉上都是油,出門不好看,先洗把臉再出去。”
老林想想也是,脫下鞋子,看都不看江萍一眼,默默走進了衛生間。林淼轉頭對江萍道:“媽,你和曉曉先吃,我和爸等下就回來。曉曉,桃子吃不到就扔了,不用硬撐。”
曉曉哦了一聲,把手里完整沒吃的桃子交給江萍,自己拿著林淼啃剩的半個,咬了一小口。
片刻之后,老林從衛生間里出來,看樣子情緒稍微好了一些。
林淼默默不語,跟著他下了樓。
他其實心里明白老林在想什么。
說到底,還是長久以來捆綁在他身上被閹割過的孝道觀念在作祟。明明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某些行為是對自己有害無利的,但礙于這種道德觀念,以及從小被老太太灌輸的“大家庭”的思想,才會覺得對大家庭的自我犧牲,是他的人生義務。
也正因如此,老林才會一邊跟老太太不對付,一邊又總是能盡量滿足她的要求。
只是佛祖割肉喂鷹,那是人家既有能耐、也有目的,割了也就割了,本質上沒什么損失;可老林打小割肉喂全家,本意上既不愿,能耐上顯然也不達標,但縱然如此,還是忍痛割了,而且這么多年割下來,可以說精神上早就已經擰巴和糾結得無可救藥,或許現在連他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錯的。一切為他曾經的那個大家庭所做的事,與其說是道德選擇,不是說是道德慣性。哪怕不久之前,全家人的嘴臉都已經擺到桌上讓他看了。
可見道德慣性這東西,想一腳就剎住,當真不容易啊……
林淼跟著老林下了樓,車里的行李還沒拿出來。老林也不管,直接讓老林坐上副駕駛座,慌慌張張掉頭往外開,天黑心急,又壓到邊上綠化帶里不少花花草草。
林淼思來想去,感覺道德的問題,還是得從利益上化解。
靠個人利益拿不下癡心不悔的老林,就只能拿集體利益來哄了,車子開出明月小區門禁的時候,他突然來了句:“爸,聽過子貢贖人的故事嗎?”
老林干脆道:“沒有。”
林淼自顧自道:“孔子有個徒弟叫子貢,有天在國外旅游的時候,見到有個同鄉被人販子拐了,就把那個同鄉救了出來。回到家后,他們當地的公安局給他發了一大筆獎金,但是子貢這個人,道德品質優良啊,就把錢退了回去。第二天子貢回孔子那里,覺得自己這件事干得挺漂亮的,就跟孔子說了一下。結果你猜孔子說什么?”
老林煩躁道:“說什么?”
“孔子說,你特么是不是傻?你把自己搞得這么崇高,把那么大一筆獎金都推掉了,那將來別人要是做了同樣的事情,為了不讓人笑話,是不是也要學你,拒絕掉那筆獎金?
公安局為什么要給你獎金啊?那就是為了讓其他人都看到,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有好處的!你拿了這筆獎金,別人看有好處拿,將來學習你見義勇為的人才會越來越多,被拐賣后人獲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人販子的生意也會越來越難做,這樣整個社會的風氣才能慢慢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