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方那邊一看機會來了,民心可用,莫一師教授揮舞起他國內首屈一指經濟學家的大棒,二話不說就響應組織號召,跳出來要給林淼致命一擊。
8月4日,《群眾日報》刊登了莫一師的評論,《互聯網經濟的浪漫主義理想陷阱》,各種列數據、講道理,直指林淼想做的項目,完全就是基于空想,是和烏托邦一樣的東西,可稱之為“網絡烏托邦”,并且指出網絡不過是通訊技術的延續,是和傳呼機、電話、手機一樣的東西,把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寄托在網絡上,是非常不可取的。
文章發表后,國內做互聯網的人集體朝莫一師噴了口水。
但是沒用,因為這群早期的互聯網創業者沒有自身的發聲渠道。
他們弄出的動靜,甚至還沒有圓韓弄出的大。
8月6日,沉寂了快一個月的少年圓韓,再次披著為民請命的大旗,在《滬城早報》上說了一番俏皮話。內容淺薄無聊,來回來去就是拿林淼的年齡和學歷背景說事,調侃林淼不是神童而是神仙,居然小小年紀就能帶領中國奔向下一次科技革命。但架不住這年頭的人普遍文化素質也就那樣,所以這篇小破文章還是深受群眾喜愛,普羅大眾喜聞樂見。
圓韓這么一冒頭,加上林淼的“劣跡”,關于素質教育的風向,很詭異地居然又吹了起來。
這一次,兩邊堪堪噴成了平手。
原因是“反素質”一方最大的倚仗林淼,身上有了道德瑕疵,所以不能拿出來用。而此消彼長之下,“挺素質”一方的專業學者沒了顧忌,自然什么千奇百怪的論調都能拿出來。某地甚至堂而皇之針對林淼寫的《談素質教育》,搞了一個全面批判科舉制度的座談會,新聞稿發得滿天都是。局面一片混亂之下,再次陷入被動的林淼,開口不行,不開口也不行。
但好在,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急需一個機會來解決很多問題的林淼,8月10日接到了魏軍的一個電話,央視《熱點連線》欄目,想同時邀請他和圓韓、莫一師去錄節目,莫一師拒絕了,不過圓韓答應了。
魏軍問林淼要不要去。
林淼問魏軍道:“這次是主場嗎?”
魏軍道:“上到總監、制片,下到熱心觀眾,全都是我們的人。”
林淼露出了反派的微笑:“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