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如忍不住提醒道:“這位記者朋友,崇拜的話可以下場后再繼續講,我們林總挺喜歡聽人夸他的,他會給你留時間的。今天來的記者朋友挺多的,先抓緊提問吧。”
場下一陣輕笑。
那個記者連忙道:“好,好,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最近這一年左右的時間,社會上一直有個很熱的話題,就是關于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爭論。我們都知道,你是堅決站在應試教育這邊的,看今年的高考結果,你確實也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但是社會上普遍還有一個聲音,就是不少人認為應試教育就是死讀書,你選擇文科,也是出于你死讀書的優勢,不知道你對這件事是怎么看的。
第二個問題是,我發現今年你的高考加分中,并不包括《新思維》全國三等獎的加分,但是我留意到個別其他省份的考生,他們是加了這部分分數的,以京滬兩地為例,兩個地方全都是一等獎加30分,二等獎20分,三等獎10分,所以如果今年你在京滬兩地考試的話,是不是加分能到100分?你對這個分數沒加上,有沒有感到可惜?畢竟如果加上去的話,你的高考總分就是800多分了。
最后第三個問題,請問你為什么要拒絕京大和京華,以及社科局研究生院的本碩博連讀,卻選擇了曲江大學,是對曲大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嗎?還是曲大私底下對你有什么承諾?又或者是你對京大和京華有什么抵觸的地方,因為我們也知道,你去年好像跟京大的明德經濟研究所,有過一些觀點上的矛盾和爭執。”
記者說完后,拿著話筒,看著林淼。
林淼挪了一下擺在面前的話筒,打開開關,緩緩道:“你這三個問題,應該也是全場不少人想問的,我先從最后一個問題說起吧。首先呢,我對京大和京華,是報以絕對尊重的態度的,這兩所學校,都是我國頂尖的學校,綜合實力上來講,是屬于第一檔的。最終沒有選擇京大和京華,我本人也很遺憾。但是,遺憾歸遺憾,如果非要我重新選,我還是會選曲江大學。
為什么呢?原因有三個,第一,離家近。第二,我喜歡杭城的環境和氣候。第三,我爸媽現在住在滬城,離我爸媽住的地方也近。所以選擇曲大,主要為了生活上的舒適和便捷。說更直白一點,就是戀家。四年前我小學剛入學,我們學校就讓我們背《東甌市市民守則》,我們市民守則第一條是,要愛國愛鄉,不失人格國格。第三條是要計劃生育,不要早婚超生,當時我對第三條感到很迷惑,但是第一條記得很清楚,當然現在第三條也一起記住了……”
臺下一陣大笑。
臺上主席臺,也是一群人苦笑搖頭。
林淼很淡定地繼續道:“我對京華和京大的老師們,還是非常敬重的,再過幾年,等我本科畢業了,大家理論上就要變成同行,都是搞社會觀察研究的,觀察角度不一樣,觀點難免會有摩擦,那現在無非就是這個摩擦稍微往前提了幾年,按道理呢,我跟他們發生觀點上的沖突,應該等到三十歲以后,所以這件事,不是他們的錯,主要是我的錯。
是我走得太快,嚇到他們了,他們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年紀大了,研究方法上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有時候眼光無法從舊時代轉移到新時代,以往的經驗,也無法拿來判斷未來的世界發展形勢,所以我不怪他們。
至于社科局研究生院的邀請,我這回應該是第四次拒絕了,不過下次他們再請我,我一定過去。等本科結束吧,碩士研究生階段,我一定主動報考,不讓社科局的老師們再多跑了。今天全場所有人作證,我發誓不放社科局的鴿子。”
一群記者,全都聽得彼此對望。林淼這番話翻譯一下,差不多應該就是這個意思:雖然京大和京華的人沒什么水平,但本大爺還是高風亮節原諒他們的。但是讀書是肯定不會去讀書的,寧可去社科局,也不會去京華或者京大,誰叫人家社科局舔得持久又有誠意?
記者們忍不住由衷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