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明將功力凝聚與雙目之中,頓時讓雙眼之內精芒爆閃,給人的感覺仿佛可以洞徹人心一般,只看得玄苦一驚。
不著痕跡的裝了一個逼之后,夜未明這才說道:“和尚有和尚的慈悲,國家也有國家的法度!玄苦大師只顧著自己的慈悲,卻是置國家之法度于不顧,在晚輩看來,那并非是真正的慈悲。”
夜未明的話,只聽得玄苦一臉的懵逼:“我只是不愿意此事再繼續糾纏下去,憑增業報而已,何錯之有?”
玄苦這句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
我挨打不還手,事后不告發,逆來順受難道也有錯?
夜未明輕輕搖頭:“玄苦大師這般的慈悲,不但錯了,而且是大錯而特錯!”
“玄苦大師不愿憑增業報,便放過那歹人。且不論對方是否當真會幡然醒悟,放下屠刀,就算他真的能夠迷途知返,那又要等到什么時候?”
“真正的重點是,在他醒悟之前,又會有多少無辜的生靈喪命他手!?”
“當然,那些被其所害的無辜之人,也是他們命里的劫數,這份業報肯定不會被記在玄苦大師的身上也就是了。”
被夜未明當面一頓猛懟,玄苦整個人都驚呆了。
我只是自認倒霉的決定死了白死,怎么被你這么一說,聽起來咋就那么自私呢?
甚至就連玄慈聽到夜未明這么說,也忍不住幫玄苦辯白道:“夜少俠這么說,未免有些言重了。”
“言重了嗎?我并不這么覺得。”夜未明的立場十分堅決:“靠著佛法普渡世人固然是善舉,但效率未免太過于底下。世間的惡人那么多,只靠和尚勸其向善,當真可行否?”
二玄被夜未明問得一愣,卻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時,卻聽夜未明繼續說道:“如果沒有朝廷的法度管束,惡人做起惡來只會越發的猖獗,甚至形成了善者注定要被欺負,惡人卻不會受到懲罰的現象。”
“最后就算是善人,為了自保也不得不成為惡人!”
“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要讓百姓在一個相對和平、穩定、規范、有序的環境下安心謀生,朝廷的法度才是王道。因為它可以讓善者得到保護,也可以讓惡人不敢輕易為惡!”
“至于佛法,只能夠作為在朝廷法度基礎上,對人心善惡的引導和補充,絕對不能反客為主,本末倒置!”
夜未明闡述的觀點就是,國法的重要性要遠大于佛法。
微微一頓之后,又繼續說道:“就算再佛國之中,神佛也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既有著慈航普渡,也有著金剛怒目!”
“金剛可以敬佩菩薩的慈悲,但菩薩也不會阻止金剛斬妖伏魔!”
“從國法上來講,和尚負責吃齋念佛,給百姓以心靈上的藉慰,捕快負責打擊犯罪,嚴明法紀。若論指責分工,兩者之間原本并無瓜葛。”
“但那個歹人入寺行兇,本就是觸犯了朝廷的法度,而且是犯了重罪。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和尚便有義務將自己所見所聞,如實的對朝廷執法人員說清。”
“這是作為一個百姓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而少林寺的僧侶,在成為僧侶之前,他首先是朝廷治下的一個百姓。”
“至于說因此可能會產生些許業報?玄苦大師,你可還記得地藏王菩薩說過什么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