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黃首尊下意識看了一旁坐著的阿朱一眼,感覺這種事情當著阿朱的面詳細說起,的確有些不妥,于是果斷的將后面的話咽了回去,話鋒一轉說道:“其實我急著找你回來,是另有要事與你商量。”
其實很多事情必須要明說,夜未明與黃首尊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便比如陳友諒麾下的那幫子丐幫弟子,如果真的深究起來,很多人也都需要依法論處,畢竟有著陳友諒這樣一個頭目帶領,很可能會將整支隊伍都帶跑偏,至少,其中也有少部分人在陳友諒叛國的事情上,有些不清不楚。
但是,現在可不是搞清算的時候!
非但不能搞什么清算,反而還要刻意斷絕那些人的后顧之憂。
這也是黃蓉為什么會任由那群丐幫弟子,直接將陳友諒當場杖斃的原因。
因為陳友諒一死,很多事情就會永遠被掩埋。而不需要擔心在事后被清算的丐幫弟子,不但可以放心的在接下來抵抗域外聯軍為國效力,甚至還會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加英勇,因為只有成為英雄,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今后被一些事情牽連出來的風險。
雖然,這種可能性本就極低。
但出于“做賊心虛”的考量,他們還是會盡可能給自己樹立起一個偉光正的人設出來。
反之,如果現在搞什么清算,那無異于自亂陣腳,對大局來說有損無益。
在這種情況下,讓陳友諒背下所有的黑鍋之后被當場擊斃,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做法。反正陳友諒作為罪魁禍首,死得并不冤,夜未明和黃蓉做得,也只是將他的死亡價值,最大限度的壓榨干凈而已。
只是這件事情,雖然目的都是為了中原的穩定與百姓平安考慮,但細節方面多少有點……咳咳,實在不適合當著阿朱的面詳細說起。
反正懂得都懂,不懂的繼續不懂下去,幸福感反而還更高一些。
而說起正事來,就輪到阿朱的表演了。
雖然對于夜未明與黃首尊之間的啞謎,阿朱還真不是特別懂,但聰明的她卻并沒有表現出半點好奇。而是在黃首尊的授意下,一五一十的,將對方口中的“正事”,與夜未明詳細訴說起來。
事情,還要從蕭峰的身上說起。
在少林大會之后,蕭峰帶著煙云十八騎返回遼國,卻是意外的接到了遼王耶律洪基要求他帶兵進攻中原的命令。
蕭峰作為一個在中原長大的契丹人,雖然身上流著契丹人的血,但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原文化的教育,對于中原的認同感甚至還要更在遼國之上,自然不會愿意帶兵攻打將自己養大的中原。
在這種情況下,蕭峰自然誓死不從。
從這一點上,就看出蕭峰的英雄氣概來了。如果換做一個普通人,哪怕自己不怕死,就算為了阿朱也可能會先退上一步,假意答應之后悄悄的帶著阿朱跑路。
但蕭峰哪怕在耶律洪基提到阿朱之后,也依舊嚴詞拒絕了對方的命令。
在兒女情長與英雄氣概之間,蕭峰的三觀就連夜未明也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