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區的地下城入口有很多。
其中的大部分,都在某個廢棄的樓里。只要順著電梯往下,抵達停車場底層,然后找到破開的墻壁連接的管道和樓梯,就能進入地下城。
不過,駕駛機車的話,就必須從一些特定的地方進去了。例如某條隧道中挖開的支路,或某個廢棄礦場的運輸通道。
而一進入這里,陽光就從頭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昏暗的燈光。含氧量低下的渾濁空氣以及陰暗潮濕的環境。不時能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震動聲,那是地鐵經過或太空城的地下環境系統運行時的聲音。
整個地下城,其實都是城市上層建筑的附屬產品。其形成,經過了漫長的年月。
當年,人類自地球發源,移民太空,但能找到的和地球相同環境的天然移民星球卻是寥寥無幾。
因此,如今銀河共和國的移民星球,全都是經過后期環境氣候改造過的。
可即便如此,人類也并不能完全適應,只能聚居于布置了氣候調節和環境平衡系統的城市里。
系統是一個巨大的半球形光幕。
光幕為內部的人們提供了適宜的溫度,空氣和凈化過的水源,對外則抵御著這些星球天然的惡劣氣候。
例如天南星,夏冬之末,就有恐怖風暴。
這風暴席卷泥沙海水,橫掃一切,其籠罩范圍動輒上百萬平方公里,如果沒有維生系統的保護,人類在風暴中根本無法生存。
又例如著名的天雷星。其特產就是無休無止的雷暴。
站在天雷星首府梧桐城名聞天下的觀景臺,透過環境系統的光幕看上去,只見萬千閃電宛若光芒組成的森林,份外瑰麗!
不過,維生環境系統雖然保護了人類,卻也限制了人類。
生活在移民星球中的銀河人族,和那些早已經在生命進化旅程中,擺脫了這一桎梏的種族比起來,就如養在溫室里的植物,或魚缸里的金魚!
這就是文明的代差。
這也是銀河人族為什么在星盟中的地位如此之低,經濟如此蕭條的原因。
一缸金魚能做什么?
誰愿意跟一缸金魚合作?或者說,誰會把一缸金魚視為平等的同類?
當年,銀河共和國壓上全部神恩兌換生物動甲技術,就因為如此。
毫不夸張地說,若非這門技術使得人類可以去到一些以前不能去的地方,可以做到人類目前的生命狀態無法做到的事情,恐怕現在銀河人類連最低的參與宇宙合作的資格都沒有。
人們只能期盼著,未來有一天,人類能沿著天行世界這條天源星族留下的路,從量變走到質變,走到生命進化最終擺脫桎梏的那一天。只有到那時候,銀河人類才算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當然,這些都太遠了。
現在的現實是,人類不光離不開生存環境系統這個魚缸,而且,很多人甚至連魚缸也用不起了。
要知道,一座城市的生存環境保護系統,無論是公共的主系統還是太空城各自的私人分系統,也無論是運行還是更新維護,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和金錢。
但顯然,這不會是免費的。
千年來,為了維護這共同的生存環境,人類社會形成一套由法案確保的,極為完善的制度。
根據法案規定,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享受的資源繳納賦稅。這其中,包括空氣、水、食物、醫療、道路,礦產乃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