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這句諺語以現代科學解釋,已經涉及微觀層面,要想真正觀察靈氣給生物帶來的變化,甚至以靈氣為源頭引導生物變化方向,李維的精神強度還不太夠。
陽光映在地面,一片樹葉從天空落下,掉落草地。
李維注視著陽光下的落葉表面,把注意力凝聚到極限,網狀葉脈互相交錯,畫面如同他學生時代使用低倍物鏡8X視角,這樣視角狀態,目視距離變得很短,光線亮度提高。
小心的感應空氣中靈氣,思維放緩,視線中綠色的樹葉上方突然出現霧海,崩騰席卷而下,召喚而來的靈氣即使微弱一縷,在這種視角下也顯得龐大如海。
一切控制有些像一個人拿著一枚針,而想扎中一只螞蟻的觸角,細微處的控制難以掌握。
仰視翻滾不休的靈氣團,在其砸下的瞬間,整個視界白茫茫一片,可視范圍幾乎為零,不過感應中對于靈氣的控制精確提升,思維與靈氣交融,甚至能夠通過靈氣觸碰葉面,感受它表面的細微褶皺。
嘗試的時間過去的很快,夜幕降臨的時候李維研究出來的東西并不多。
三只蚊子的尸體丟在落葉上,一只口器繃直,一只腹部炸裂,還有一只則被自身分泌粘液腐蝕成一灘莫名的物質。
這是被他召來實驗品。
靈氣在接觸生物細胞后的不可控性,難以把握,如果一縷靈氣附加上他的思維,倒是能夠有限的區域變異,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本隨著整個身體循環的崩潰。
視線恢復正常,分神驅趕周圍昆蟲的思維也收束。
夜幕下那片被靈氣弄得千瘡百孔的落葉,很快就吸引只只各異的小型昆蟲,密密麻麻包裹著落葉,細密的螯牙口器咬合聲,僅僅幾分鐘就被吞食一空。
有的昆蟲散去,有的則留在原地互相廝殺。
沒有再關注,李維注意力轉向靈氣植物,怔怔無神的盯著它發呆。
領地范圍越來越大,間隔最遠的首尾已經有二十多米,但遠遠不夠啊。
期間半夜還下了幾滴小雨,還沒來得及決定是否給這株幼苗遮雨,雨又停了下來。
就這樣又過了一夜,天際泛白時分,貍花貓如往常般叼著獵物出現在土坡附近,看來之前附身帶來的不安,并沒有讓它選擇逃離。
獵物被丟在草地上,漆黑的羽毛沾染血漬,翅膀還伴隨著掙扎,沒有斷氣的樣子。這是一只烏鴉,尖喙、眼睛還有雙腿都是墨黑色,體型略大,李維也認不出品種。
一縷淡淡的靈氣賞給貍花貓,不理會它還要更多的反饋,他沒有著急招來螞蟻群,而是認真的觀察這只快斷氣的烏鴉,決定那它做實驗好了。
貍花貓糾纏一會,見沒有再出現靈氣,喵喵兩聲就跑走了。
烏鴉在貍花貓離開之后,掙扎幅度大了很多,不過一對爪子有一只被齊根咬斷,光禿禿泛血缺失爪趾,而且看翅膀聳拉的樣子,似乎也折斷,使不上力氣。
一團靈氣從虛空凝聚,就像有生命一般化作縷縷狀纏繞烏鴉頭部,開始這烏鴉還反饋正面情緒,但在李維把靈氣聚集在它腦部后,驟然掙扎起來,情緒伴有強烈的痛苦,凄厲粗礫嘶啞的刮刮聲從它嘴里發出。
聲音很快就停歇,烏鴉像是徹底死掉的樣子,歪著頭顱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好像搞壞掉了它的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