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若騰這一次奉鄭成功的命令從金門島前來,除了攜帶工匠制造出來的一批火器以外,還帶來了通過荷蘭通事何斌向荷蘭東印度公司購買的硝石、砂糖、索具等戰略物資。
古代哪怕是砂糖的生產都是要一件繁瑣的事情,尤其是鄭成功要養活一群不從事生產、專心訓練打仗的士卒,他們每天消耗的砂糖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盧若騰在虎門進入珠江的支流,抵達莞城。
鄭成功得知訊息,親自率人出城迎接。
“怎么能夠有勞忠孝伯前來迎接……實在是折煞老夫。”盧若騰趕緊下船。
鄭成功不在意地說道:“盧大人在崇禎朝時便已是京官,小子前來迎接是應當的。更何況盧大人押運過來的乃是我們恢復大明江山必不可少的火器和物資。”
盧若騰見鄭成功對其尊重,不由好感倍增。
誰不希望自己能夠在一個平臺得到重用,同時實現自己的抱負?
一個個有些陳舊發霉的木箱被鄭家軍的士兵搬運下來,里面塞滿了稻草。
“我們錢糧匱乏,就連使用的木箱都只能夠找到以前倉庫里留下的舊箱子,沒有多余的木材和人手專門刨木釘成箱子。”
鄭成功一邊有感于一切以發展火器優先,其他的物資將就用著,也不講究,一邊令人將木箱撬開,露出一捆躺在干稻草上的火繩槍。
“盧大人監造的鳥銃質量相差無幾,我們的將士有這一批鳥銃在手,收復廣州城的勝算更大。”
鄭成功將一把火繩槍取出來檢查,在他眼中這種人工加以簡單模具生產出來的火槍就像是完美的工藝品。
盧若騰被鄭成功這么一夸獎,老臉一紅:“老夫已經令人筆錄每一批火器的用料及其成本,另外還按照忠孝伯所說,每一支鳥銃、每一門紅夷大炮都刻有編號,如有遺失,則追求持有者的責任。”
鄭成功為了防止自己鑄造的火繩槍和火炮遺失、戰損、被士卒販賣,他對火器的把控非常嚴格。
他不僅要求木材、銅、鐵、硝石等原材料的質量沒有問題,而且還要求時刻能夠清點自己生產的火器數量。
他可不希望自己培養的本土工匠或者生產的火器流落到清兵的手中。
“盧大人,接下來你暫代東莞縣的縣令,幫我處理一些令我頭疼的衙門事務。請不要嫌棄縣令官小……”
鄭成功見到盧若騰過來,對方好歹是崇禎朝的舉人,擔任京官,處理瑣碎的民生事務應該比自己有經驗。
于是乎,他在盧若騰到來之后就當起了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