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起飛之后,中國人松開了安全帶,有幾個官員有些忍不住煙癮,就跑到飛機后面抽煙。
八十年代,飛機上不僅不禁煙,也不禁酒。不過在商務艙,基本上是不允許抽煙的。
一個距離約納斯不遠的官員回過頭來,用英語說道:“你好,你們這是去華夏旅游?”
約納斯用漢語回答說道:“是的,我對那個古老的國家充滿了向往,那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斷絕過傳承的文明古國。”
其他人聽到約納斯這樣說,都忍不住回過頭來,其中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驚訝說道:“你的漢語說的真標準,你是我見過的漢語最好的外國人。”
“我是瑞士人。”約納斯也不知道這句話是對他們說的,還是對自己說的。
跟約納斯搭話的官員有些不滿地瞟了那個女人一眼,又說道:“你的漢語是跟誰學的?”
“在學校里自學,我的一個保鏢也有華裔血統。”
凱亞楊這個時候開口說道:“但是你的漢語比我說的還好,這真是奇怪。”
搭話的官員沒有理凱亞楊,又說道:“你對華夏的歷史很感興趣?你是歷史系的學生?”
“不,我是經濟系的學生。”
他終于問出口了。“可是我看你似乎很出名……剛才你還給他們簽名了。”
約納斯笑道:“我是學生,也是一個足球運動員。”
這個官員顯然并不關注足球,他的視線在約納斯一行人面前掠過,然后站起身來,從行李箱里面拿出了一個文件箱,隨后在自己的位置上打開。
很快,他遞過來了一個盒子,說道:“你能對華夏的歷史充滿興趣,能把漢語說的這么好,都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歐洲,很少遇到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這是一份小禮物,希望你能收下。”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這個男人包藏禍心,但是約納斯知道,其實并不是。
八十年代不管什么出國,都會帶上幾樣不會很貴,但是又很有民族特色的小禮物送給“國際友人”,目的就是為了在外國人面前樹立華夏的形象。
像約納斯這樣的能把漢語說的這么好,又對華夏充滿好感的年輕人,是最佳的統戰對象。
剛剛打開國門看世界的華夏,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潛移默化,想要改變華夏在西方的不佳形象。
約納斯沒有客氣,直接打開了禮物,盒子里面是一條刺繡的絲綢手絹。
約納斯抽出了手絹,手絹上面繡了一只畫眉鳥,約納斯雖然不懂刺繡,卻也感覺這個圖案非常復雜,工藝很高。
“非常感謝,我很喜歡這件禮物。這是非常精湛的藝術品,只是我不知道這是蘇繡還是蜀繡。”
對方驚訝了一下,問道:“這你都知道?”
約納斯笑道:“我說過我很了解華夏……”
這些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認識他,他的身份也在飛機抵達沙迦的時候,在華人里面傳了個遍。
如果只是個足球運動員,最多只會把他當做個國際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