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美尼亞為例,他們地廣人稀,汽車追求的的是寬大,舒適,豪華。
相比較而言,他們不會追求省油,不會追求精確操控。
而一直沉浸在日不落帝國輝煌中的英國,一直追求古典,厚重,奢華。
在科技應用,新技術開發上,他們總是慢人一步。
法國這個世界上最早掀起革命的國家,一直以時尚,科技,前衛著稱。
他們的汽車也是同樣的風格,充滿了浪漫氣息和個性化。
不過,他們的自視清高就像他們的藝術電影一樣,除了他們自己,沒有幾個人能接受的了。
而意大利人造車的理念同樣具有鮮明的風格,他們熱情,奔放,性感。
不過因為歐洲的城市擁擠,道路狹窄,歐洲國家對小型車的偏好是華夏人根本不能理解的。
德國繼承了他們穩重,精致,細心的民族性格,他們的汽車融合了歐美兩地的優勢,追求卓越的品質與耐久性。
所以在全世界,德國車永遠的最受歡迎的。
相比較而言,東瀛這個國家對品質同樣重視,他們因為資源缺乏,一直與阿美尼亞反其道而行,追求的是汽車的省油性。
雖然他們的汽車在品質上比德國車略遜,在奢華上比也比不上其他國家,但是他們的價格便宜,省油,逐漸占據了世界汽車發展趨勢的潮頭。
華夏可以說是說是全世界民族性格最復雜的國家,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賦予了這個國家最復雜的思想,也比任何一個國家更加追求全面性。
其他國家的人買車,會有明確的指向性。
比如說追求寬大,豪華;比如說追求省油;比如說追求便宜;比如說追求操控,比如說追求安全等等。
他們都知道汽車的生產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層面,能夠兼顧兩個方面,三個方面,就已經滿足了。
但是華夏人買車,總想十全十美。
既想汽車寬大,又想省油,既想便宜,又想奢華。
而且,很多人買車是為了面子,為了攀比,所以更在乎表面的東西,而不是奠定汽車品質的內在。
在華夏經濟發展的四十年中,人民經歷了從沒錢到有錢的過程,但是這個基本理念從來沒有變過。
沒錢的時候,便宜,省油的東瀛車是最愛。
到了有錢的時候,品質更卓越,更寬大的德國車成了最愛,這也是只是選擇上的變化。
大部分汽車廠商都不能理解華夏人的思維,特別是個性的法國人,意大利人,他們進入華夏的時間最早,卻最終鎩羽而歸。
他們的特長在生產個性化車,追求品質,個性,時尚,操控。
但是他們不知道華夏人喜歡的是跟風,喜歡的中庸,喜歡的是大,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