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W車燈照明公司是位于奧地利小城維瑟爾堡的一家專門為汽車生產車燈的公司。
這家公司的規模相比小系,法雷奧等車燈公司不值一提,但是他們具有領先的車燈專利。
奧迪,保時捷,奔馳,寶馬,沃爾沃的豪華車燈,都是他們生產的。
秉持著一貫專而精的風格,他們從來都不追求規模化,但是在行業內沒有人敢小看。
借助去年的股災,投資團隊成功控股百分之三十三,成為這家公司僅次于下奧地利州政府的第二大股東。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家族早已退出了公司,政府控股百分之五十一,奧地利國資控股公司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百分之三十九的股份上市。
約納斯幾乎買下了所有的流通股,成為了第二大股東,但是想要控股的話,還需要奧地利政府同意。
這次股災,霍夫曼投行投入了將近三十億美元幫助了奧地利順利度過艱難,雖然投行這次也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奧地利政府依舊非常感激霍夫曼投行的幫助。
而霍夫曼投行這次在股市危機度過之后,大部分股票都已經讓出,偏偏留下了汽車和摩托車行業的股票。
這種進軍汽配行業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現在跟奧黛麗政府的談判,艱難之處不在于資金問題,而是要打通政府關系,得到政府允許。
這個時候,漢娜出面,的確要比約納斯更合適。
跟國資和地方政府的談判,主要困難在于政府放棄控股權之后,工廠的未來發展,退休工人的退休金發放,現有工人們的安置,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是否符合奧地利的長期利益。
約納斯的優勢在于他是瑞士人,奧地利與瑞士的關系,可以說比跟德國,法國,意大利還要親近。
瑞士一直是奧地利工人最愿意打工的國家,也是瑞士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來源國。
在瑞士的農場,牧場,工廠,林場,大部分外籍工人都來自奧地利。
所以,被瑞士的公司收購,這些工人們只要得到未來的承諾,基本上不會造反。
要是換了意大利,英美這些國家的企業想要收購奧地利的企業,工會這一關都過不了。
在約納斯的記憶里,一直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后,奧地利才對外資開放。
但是一直到2019年,奧地利依舊是歐洲國家里面其工業國有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國有企業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基礎工業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動力工業。
漢娜在維也納跟相關部門的管理層進行了多番磋商,因為時機不成熟,雖然他們歡迎霍夫曼投行擴大在奧地利的投資,卻在控股的問題上不敢退讓。
奧地利總理西諾瓦茨親自接見了漢娜和羅杰斯,卻也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不過,奧地利政府提出了一個新的合作思路,就是由霍夫曼投行出錢,奧地利企業出人,出技術,成立新的合資公司,才讓投資前景變的明朗起來。
合資公司不涉及原有企業的控股權,而新公司的控股權,可以交給霍夫曼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