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一個東瀛企業準備買下紐約一棟大樓。
紐約人報價四億美元,正準備交割時,東瀛人卻送來了新合同,上面寫的價格是六點一億美元。
紐約人十分不解,東瀛方面就解釋,因為他們老板剛剛看到世界吉尼斯紀錄,單個大樓最高成交價是六億美元,他就想打破這個紀錄……
總之,用人傻,錢多來形容這個時候的東瀛人一點不為過。
經濟越來越熱,東瀛政府怕了,他們不得不加息。
90年一年,連續加息5次,基準利率從百分之二點五迅速上調到百分之六。
與此同時,大藏省開始施行限制土地信貸政策。
東瀛樓市、股市泡沫一下被刺破,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發展停滯。之后,東瀛政府瘋狂舉債刺激經濟,幾乎都無濟于事。
87年的全球首富堤義明,資產最高時高達1650億美元。這個記錄,一直到2019年都沒有被打破。
東京的房價,到了2019年,才恢復到91年時候的一半……
和東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
因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魏瑪共和國時期惡性通脹記憶深刻,所以,德國對寬松貨幣政策持保留態度,而是把重心放在國內,尤其是,穩定國內物價、產出上。
廣場協議后,德國也下調存款利率,但下調幅度要小于東瀛,而且又在東瀛之前開始上調,也就是說德國貨幣政策比東瀛更穩健。
與此同時,德國企業、個人杠桿率也要低于東瀛。
德國并沒有像東瀛那樣瘋狂刺激經濟。所以,德國股市、房地產盡管有起伏,但并沒有造成巨大的波動。
一個軟著陸,一個硬著陸,結局完全不同。
十多年后,東瀛原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總結說:“造成嚴重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當時東瀛政府采取了錯誤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前世剛工作的時候,約納斯被派駐海外之前,學習最多的就是各國的經濟比較,東瀛這個鮮明的例子一直是專家們最喜歡拿出來講的。
因為對未來的了解,約納斯才對自己投資東瀛的計劃無比自信。
奧地利的投資盈利不算什么,東瀛才會是他真正壯大的機會。
七月十日,約納斯他們結束了半個月的度假,返回了瑞士。
先用自己的商務機送了愛德華他們回英國,約納斯與從英國返回的烏爾蘇拉開了一天的會。
維克斯集團這家英**工巨頭對汽車廠一直視為負擔,烏爾蘇拉與他們的意向性合作談判進行的非常順利。
不過,在涉及到具體出售的時候,兩邊談的分歧比較大。
按照約納斯的估計,兩家工廠的售價應該在兩億美元到三億美元之間,但是勞斯萊斯一家工廠的價格都要二點五億美元,賓利的要價也在兩億美元以上。
這個價位,有些虛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