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約納斯坐在同一輛車里的是汽車工業部的部長比爾森,他的德語說的非常流利,跟約納斯之間完全不需要翻譯。
一路上,他都跟約納斯介紹著布拉格的古跡,顯然對這個城市充滿了驕傲。
相比約納斯車里的客套和疏離,跟貝格同車的西羅基兩人之間卻多了不少虛情假意。
兩人都是老政客,談起兩黨關系,兩國關系,話題多不勝數。
跟烏爾蘇拉同車的斯柯達聯席會主席,跟沃爾夫同車的斯柯達公司書記,之間卻多了一份熱情。
斯柯達的現狀他們最清楚,也知道目前來自瑞士的霍夫曼投行,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雖然霍夫曼投行并不是一家成熟的汽車公司,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斯柯達一定能獲得重視。
這一點,從斯太爾工廠的發展軌跡就能看的出來。
斯太爾工廠有著中歐最先進的汽車工藝和技術積累,但是在德國的壓迫下,他們只能以代工生存。
明明有著完整成熟的技術,周邊有中歐最大的配件產業基地,他們卻不能生產自己的汽車。
但是被約納斯收購之后,斯太爾立即在遙遠的華夏開始發展,他們與二汽的合作,給這家工廠的未來帶來了光明。
車隊開進了伏爾塔瓦爾河邊的一片樹林之中的別墅群,看到入口處的紅十字標志,約納斯忍不住有些疑惑。
比爾森有些自豪地介紹說道:“這是我們布拉格最好的療養院,蘇共的領導人們來捷克,也是入住這里。對霍夫曼先生的到來,我們捷克各部都報以最大的誠意。”
約納斯笑道:“也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順利達成。”
他忍不住說道:“目前蘇共是持支持態度的,這也就代表,我們的合作并沒有太大障礙。”
雖然這是他的不經意之言,但是事實也的確如此。
作為最靠近西方的捷克,他們與西歐接壤,對西方的發展并不是不了解。
原本跟西德還處于同一經濟水平的捷克,這些年遠遠地落在了西德后面,連奧地利都不如了。
當蘇聯方面不反對他們跟霍夫曼投行的合作計劃的時候,他們更怕蘇聯出爾反爾,重新阻礙談判。
所以許多談判條款他們并不斤斤計較,甚至稱得上是大方。
在約納斯承諾不會因為經營原因,無故開除工人,并且繼續保留斯柯達這個汽車品牌之后,各項談判進展非常順利。
霍夫曼投行將會投資兩億美元,獲得斯柯達包括姆拉達博萊斯拉夫總廠,以及其他三個城市的三家分廠的百分之五十股權。
另外,約納斯會投資兩億美元在華夏,與斯柯達共同建設一座轎車生產工廠,而這家工廠,霍夫曼投行一方,占據百分之七十股權。
斯柯達以技術,生產,包括產業轉移的一條生產線入股,占據百分之三十股權。
由于約納斯已經占了斯柯達的百分之五十股權,所以捷克人在華夏工廠的權益,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五。
如果再算上華夏方面雷打不動的百分之五十股權,捷克人實際上就是以品牌和技術,獲得了百分之六點二五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