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媒體更是選了一張約納斯站在門框上,高舉雙手的仰視視角的照片作為頭版頭條,用“天神下凡”作為對約納斯褒獎。
而從這一天開始,約納斯多了一個官方外號:“SohnGottes”翻譯成中文是“上帝之子”。
這個外號也比“門神”更加符合瑞士人對約納斯的喜愛。
第二天的日常恢復性訓練的時候,訓練場外除了瑞士球迷,也多了許多英格蘭球迷。
他們的手里舉著標語,上面寫著“請幫英格蘭復仇!”“擊敗阿根廷”這樣的口號。
而英語和德語“上帝之子”的招牌更多,雖然幾場比賽約納斯都沒有被評為最佳球員,但是所有球迷對他的喜愛依舊不變。
約納斯和瑞士球員的心里也是這樣期望的,已經成為了四強,為什么不能更進一步呢?
瑞士隊沒有場外那些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眾志成城,現在當然對大力神杯有奢望了。
連續三天的訓練都沒有多少體能訓練,在這種時候,恩澤勒怕球員訓練受傷,那就得不償失了。
每天的訓練只是為了保持身體狀態,更多的針對阿根廷的陣容,進行技戰術的針對訓練。
阿根廷隊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七五,在這屆世界杯上平均身高不是最矮的一隊,但是相對比較矮。
而瑞士隊的平均身高一米八五,比他們足足高了十厘米。針對阿根廷隊的小巧靈活,瑞士隊進行了專門的技戰術訓練。
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六月二十五日,半決賽拉開大幕。
率先進行的是法國與德國的半決賽,下午兩點,在瓜達拉哈拉的哈利斯科體育場,也就是瑞士隊第一場與巴西隊進行比賽的體育場,法國與德國隊比賽打響。
法國隊擁有普拉蒂尼、吉雷瑟、蒂加納這個中場鐵三角,中場實力非常強悍。
但是德國隊也一點不弱,主帥是貝皇:貝肯鮑爾,陣容中坐擁馬特烏斯、布雷默、沃勒爾、魯梅尼格、馬加特等一干名將。
1982年世界杯半決賽,法國加時賽三比一領先,居然幾分鐘之內被德國人扳成三比三。
最后的點球,德國人笑到了最后。
這場比賽還有一個花絮,法國隊的巴蒂斯通一次單刀球,被德國門將舒馬赫打成了腦震蕩下場。
四年后,兩支球隊又再次在半決賽相遇,加上兩個國家的仇恨,法國人這次是抱著復仇的心態來的。
可是,法國隊舊仇未報,又添新恨。
德國隊的布雷默第九分鐘就利用任意球,給了法國人一記悶棍,打的法國人暈頭轉向。
上半場,法國人仿佛丟了魂。
兩支球隊太熟悉了,德國人遏制法國人的戰術非常成功。
下半場的比賽法國人踢了二十分鐘的好球,但是光打雷不下雨,被頑強的德國人擋住了進攻勢頭。
沃勒爾比賽結束前再進一球,德國人又一次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