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利益分配的談判一直持續了一周,才談妥了前期合作的主要條款。
包括了石油開發時間表,合作企業,以及石油稅收主要方面。
一座油田,因為地質地理原因,開采成本原因等等,不可能一到手就開始開采。
許多油田,甚至要擱置十幾年才開采。
所以,確定開發時間表,是每個產油國最重視的條款,因為早開發,才有收益。
而且,許多石油公司并不具備海洋開發技術,加上銷售原因,都需要拉進來合作企業,這些合作企業同樣也要跟EOT石油公司,安國政府,安國石油公司進行談判。
至于石油稅收,海洋石油開采成本高于陸基石油開采。安國石油公司的胃口并不大,按照不同油田的開發成本,要求了百分之三十八到百分之四十五的資源稅。
稅率不到百分之五十,這已經是非常低廉的稅收了,在沙特,曾經有油田要繳納百分之八十六的資源稅。
這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開采一百美元的石油,石油公司要把八十六美元給沙特政府,自己只能得百分之十四。
即便是如此,因為開采成本極低,他們依舊賺的盆滿缽滿。
而沙特政府最后也把所有的油田收歸國有,外國石油公司只能賺一點服務費。
約納斯通過七座油田,回收了七億美元的許可費,與此同時,石油公司開采的石油,EOT公司都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權益。
約納斯我安國政府提供了八億美元的信用擔保,這一筆就回收了大半。
不過他在勘探上面已經投資了將近三億美元,現在又投資了四億美元,在卡賓達建設油輪港口,儲油基地,想要回收成本,還遙遙無期。
因為安國的內戰,許多石油公司都沒有現在就開發油田的計劃,他們買下油田的開發權,只是為了戰略儲備。
不過約納斯并不急,因為他清楚這片區域的油田眾多,未來靠許可費,他能輕易地收回成本,更別說這么多儲量帶來的源源不斷的收益。
按照可開采量130億桶來計算,屬于約納斯的權益大約在五億桶,即使按照二十美元一桶來計算,這些在今后又能給他帶來上百億的收益。
當然,這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不過約納斯要是急著用錢,也可以把這部分權益賣掉,直接收進三四十億,問題不大。
這只是粗略估算,實際上,這里面的利益糾纏,非常復雜。
而且,約納斯并不是只有收入,沒有付出。比如他現在組建的安保團隊,每年都是大幾百萬的支出。
通過越洋鉆探為其他石油公司進行技術支持,因為他有越洋鉆探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這一部分未來也會有大量的收益。
九月十八日,談判告一段落,大部分來賓滿意而歸。
而在安國,沒有人為這次合作慶祝,因為戰火重燃。
斯特霍特非常失落地從南方歸來,薩文比拒絕了不攻擊鐵路線的建議,這也意味著,加丹加的銅礦現在運不出來。
但是,薩文比并不想徹底得罪利益聯盟,他的鉆石還要通過利益聯盟來銷售。
所以他承諾,如果戰事對他有利,就會與扎伊爾進行合作,聯通鐵路線。
不過約納斯知道,這份承諾一點用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