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還未震驚回神,一大幫朝臣們也急吼吼跑了過來。
“陛下,劉駙馬大逆不道,竟將我朝比作亡國之朝,臣彈劾……”
**星大怒,還未說完,朱由校卻擺了擺手阻止,雙目卻緊盯著文中所述內容。
“以史為鑒知興衰,明得失、更替,天下興衰匹夫有責,劉某……自秦之二十功爵制始,至漢之全民義務兵役,至隋唐之府兵,至宋之募兵,至今之衛所軍戶……”
劉衛民自春秋戰國開始,挨個分析各朝軍制,解析里面的優劣、興衰,重點說起秦始皇因何可以統一六國,又因何漢朝興起全民義務服兵役,在到隋唐時期的府兵……
從內外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使用各種數據進行多方面論證。
“蒙元暴虐,末年人口凋零,我朝太祖奮起抵抗,自此得我大明之朝,明者,光也,希望之曙,是故太祖屯田以養軍,不增百姓之苦。”
“太祖開屯田八十九萬頃,分三百一十萬余軍,均得二十九畝,歲得余糧兩千七百余萬石,軍自給之,但自正統年,軍屯之田僅余半數,何因?”
接著又開始擺起數據,對各個朝代田地、賦稅開始分析,由初始經歷過動蕩人丁稀少占地較多,到了人丁繁盛耕地稀少,從賦稅減少到商賈、官僚不斷侵占田地,以及到了當前田地稅賦僅五百萬兩的現實。
“人有聰慧愚笨之別,由勤勞懶惰之別,縱觀各朝各代,經濟脆弱農戶因天災**,因生老病死、婚嫁迎娶、生活不良之習、豪族巧取豪奪……等等因由而不斷破產,土地終究會逐漸向富裕者手中匯集,此非人力可阻,民間如此,軍戶亦是若此。”
劉衛民又舉一些實例,他本身就是軍戶出身,劉家寨就是一個軍戶集體,對這樣的例子太多,隨便拿些例子出來極為容易,以實例說明,有些事情確實是因軍將們的貪婪,也有一些并非是如此。
“太祖律:凡耕種官田之民,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罰沒官田之前朝罪民一斗二升……”
“屯田戍邊衛國者稅糧一斗,重租者八升五合五勺,衛所軍戶守家衛國兩百余年,租稅僅次于前朝之罪民,堪為我朝之楷模,當謹之慎之。”
劉衛民一陣叭叭,竟然書寫了整整兩個版面,雖然最后也未給出具體解決方案,朱由校看罷后卻低頭沉默許久……
“唉……”
朱由校深深嘆息一聲,抬頭看向孫承宗,默默將報紙送到面前。
“老師,衛所……衛所之事……還是……謹慎些吧。”
孫承宗沉默,魏忠賢眨巴了幾下眼睛,忙上前說道:“陛下,老奴以為駙馬爺說的有些道理,誰家能沒了個難處,若真遇到了過不去的坎,軍卒拿了田地求到將領門前,將領們是冷臉拒絕,還是觸犯律法收下?或許就因為這個田地可以救活了自家父母、子女一命,若將領們不買了他們的田地,與殺人父母又有何異?”
楊漣上前一步,抱拳冷臉道:“臣不贊同魏公公話語!文中也說了各朝衰亡緣由,皆因土地流失之故,盛唐之時府軍之田流失,府軍之制難以繼續,今我衛所屯田亦是流失七成,若不還田于軍,衛所今后又如何以續?又以何人守家衛國?”
魏忠賢大怒,沖著楊漣就是一陣暴吼,怒道:“那你想怎么辦?把所有將領田地全都收了,全都分給軍戶?太祖之時每戶二十九畝,有的把自個田地賣了銀錢,有的沒有賣,換了銀錢的因你一句話語白得了二十九畝銀錢,那些沒賣田地的呢?那些花了銀錢買了田地的呢?”
“說軍戶將領,你們自己又買了多少田地?是不是也要還給賣了田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