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和“凰”原指兩種五彩鳥,鳳是鳳鳥,凰則是皇鳥,《山海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
鳳凰一曰鳳鳥,又曰朱鳥。后世人通常將鳳和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別稱或化身,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后,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并不存在于現實之中的鳳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鳳凰的形象源于朱鳥,而《五行大義》中認為鳳凰屬于朱雀的一種,與古籍上將朱雀歸于五鳳的說法截然相反。
鳳凰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傳說**有五類,即五鳳: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鵷雛,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鴻鵠。
除了鳳、凰、鸞三種以外,比較有名的還有鸑鷟、鹓鶵、鵔鸃、鹔鹴、翳鳥、鹖、鶉、鵠、焉、鶠、鵾雞等別稱或種類,還有說法將大鵬、帝江、重明鳥也歸到鳳凰之類。
各種名稱或種類之間關系密切,說法眾多。
一般使用“鳳凰”這一稱謂時,僅指鳳和凰,其它歸為鳳凰之類的鳥不能用鳳凰這一稱呼,而應當用其本名。
《論語讖》曰:“鳳有六象九苞。”六象者,頭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足象地,尾象緯。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聰達,舌詘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銳鉤,音激揚,腹文戶。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實。故子欲居九夷,從鳳嬉。物飛而生子。
鸞,乃瑞鳥也。
張華注曰:鸞者,鳳凰之亞,始生類鳳,久則五彩變易,其音如鈴。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和鸞聲也,故改為鸞駕。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鹓鶵。”郭璞注:“亦鳳屬。”
莊子秋水云:“南方有鳥,其名鹓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鴻鵠在《說文》說:“鴻,鴻鵠也。”又:“鵠,鴻鵠也。”
王氏句讀云:“鴻鵠二字為名,與黃鵠別。此鳥色白,異于黃鵠之蒼黃也。”
博物志云:“鴻鵠千歲者,皆胎產。”
爾雅翼云:“鵠即是鶴音之轉,后人以鵠名頗著,謂鶴之外別有所謂鵠,故埤雅既有‘鶴’,又有‘鵠’。蓋古之言鵠不日浴而白,白即鶴也。鵠鳴哠哠,哠哠鶴也。以龜、龍、鴻、鵠為壽,壽亦鶴也。故漢昭時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而歌,則名黃鶴。神異經鶴國有海鵠。其余諸書文或為‘鶴’,或為‘鵠’者甚多。以此知鶴之外無別有所謂鵠也。”
鸑鷟為鳳凰之佐,《禽經》云:鳳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