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神州大陸的混亂時期中,更有羅道人說自己見過真龍,還口述概述了龍的特點,他說: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水青時代的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寶木人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
這是當今神州大陸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由此,沐辰一直以為龍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因為每個人口中的描述都不盡相同,因此其中存在的臆想成分想必是相當大的。
這是,沐辰又聽到無衣說:
“不過這龍,也有好多種類,棲身于你玉劍之中的這只,卻是一種名為螭的龍。”
“螭?”
沐辰新奇地念出這個名字,無衣點點頭,繼續解釋:
“俗話說得好,龍王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說的就是這世界上的龍的種類有千千萬萬。”
“你玉劍里的這頭,是一種代表祥瑞、也曾幫助過軒轅、大禹治水的應龍。”
“這種龍幼年時無角名為螭,生一角帶鱗名為蛟,生二角則為虬,若日后生翼則為應龍。”
“原來如此。”
沐辰這才對突然進入他玉劍中的小東西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忽然,他又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連忙問無衣:
“此龍可有化災的可能?”
沐辰問的是這條龍會不會變成災,畢竟提起龍,一般都會想到上古這二字,而上古有神有魔,卻不能判斷這龍以后會變成神龍還是魔龍。
若是入魔成災,沐辰就要好好考慮接下來他應該怎么做了。
無衣笑著搖頭,臉上沒有絲毫擔心,說道:
“龍通常來說,都是擁有神血的,會渡盡九重天雷之劫,成為神龍。”
“除非遇到巨大的變故,不然龍乃是祥瑞之兆,不會變成災的。”
聽到無衣這樣說,沐辰才稍微放心一點,不過隨即無衣的話鋒卻又一轉。
“不過古書上對龍的記錄也不是很詳細,它長大后究竟會變成什么樣誰也不知道,你就先留著養著吧,你也不是沒有養過靈獸。”
無衣口中的靈獸,自然就是蜀中竹劍堂供養的靈尊。
沐辰點點頭,試著收回血沁,沒有任何不適感,血沁很輕易地就被收入乾坤袋中,連小龍也被收進去了。
由于血沁與沐辰心意相通,因此沐辰也能敏銳地感受到幼龍的心跳和呼吸,它正在古獸的血液中休息,利用血沁中蘊藏的鮮血滋養自己,同時再釋放出更大的力量轉化給沐辰。
只見無衣又從地上撿了剛剛被沐辰劈成兩半的果子,沐辰問他要這個東西干什么,無衣更微笑著說道:
“沐辰,你知道這東西,才是這次異象橫空出世遺留下來的寶貝嗎?”
“這?”
沐辰更加疑惑,他看著無衣手上已經萎縮的果殼,完全不知道那東西還有什么用處。
“你不知道也正常......”無衣緩緩說道。
“這兩半果子,其實就是龍之胎盤。”
“雖然不如你那條龍,但也有大用處,撿回去煉藥應該能練出可以沖破煉氣化神境界的寶藥來。”
到這里,沐辰終于明白無衣為什么會留下了。
他又問他:“無衣,你為什么懂這么多?”
“只是書看得比較多一點罷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嘛。”
無衣說因為他喜歡看書,沐辰說他說謊,無衣卻沒有繼續解釋。
無衣站在因為斗法、打斗而亂作一團的椰樹林,突然又問道:“沐辰,你不是也到了煉氣化神的大圓滿境很久了嗎,要不要這東西煉藥?”
“你不是也很著急進入下個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