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閑散人的態度十分明顯,這樣沐辰連怎么驅趕旱魃的辦法都沒說出口,就離開了東萊。
他看到旱魃經過之地稻苗皆旱死,龜裂的土地投入眼眸,誰又能能想象到這里曾經是一片湖泊呢?
平山湖干涸已經龜裂,凡是旱魃經過的地方,都變成了嚴重缺水的地方。
而自從旱魃經過以來,這里未發生一場大范圍強降雨,主要河道未出現明顯洪水過程,地表蓄水未能得到有效補充。
這是一個干旱的夏天,所有作物都枯死在田里。
村莊對面的頓河的水變干涸了,那片從前是急流奔馳的地方,現在變成了龜裂的沙土,牛走過對岸去的時候,荒草連它們的脊背都沒不過了。
每天夜里,沉悶的暑熱就從山崗上吹到村子里來,風把草的香味吹散到空中。牧場上的干蓬蒿都燒起來了,甜藜像一條看不見的帳幕一樣遮住了頓河的兩岸。
一到夜間,頓河對岸的天空上就布滿了黑云,雷聲干燥地和隆隆地響著,但是一個雨點也沒有落到被熱氣蒸燒著的大地上來,閃電空打個不住,把天空劃成許多尖角形的藍色塊子。
貓頭鷹每夜在鐘樓上號叫。恐怖的叫聲在村莊上空傳過,貓頭鷹從鐘樓上飛到被牛犢踏過的墓地里去,在褐色的生滿了荒草的墳頂上哼哼。
龜裂的大地上,沐辰又看到了烏奶奶一樣的人群跪在地上求仙人們救救他們。
他奮力揮動勝遇之扇,耗盡了所有靈力,也只能從大旱中召喚一點雨水,根本是螳臂當車。
此時,沐辰只感覺悲從中來,覺得自己根本救不了任何人。
他孤獨而絕望地來到東海邊上,卻發現有一個隊道童正在提煉海水中的水分,分給拿著碗前來討水喝的災民。
沐辰問這隊道童,說道:“別白費力氣了,你們這樣做也只能救一兩人,何必再做?”
“難道這神州大陸上八千萬的人,你都這樣一碗一碗地集水去救嗎?”
雖然沐辰只是嘲諷地問道,可這年輕的小道童卻說道:
“百萬人的性命是命,一人的性命也是命,救人并不是看數量的,只要盡心為之既可。”
“這位道友,你的道心還需再悟啊。”
沐辰猛然愣住了,小道童不去理他,繼續做他的救災行為,而這句話是恰恰正是沐辰教育道觀里的小道童們時經常說的一句話了。
這也是秦修子師父給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沐辰的內心受到極大撼動,這時跑來一個人,竟然是沐辰道觀里的道童。
而這名小道童不好意思地讓小小道童別說了,然后他告訴沐辰,那天他回道觀后雖然讓他們避災去,還告訴他們路線,但眾人決議下山救民。
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因此他們聯系其他道觀,還有以前師傅們的散修朋友,說服他們的就是沐辰曾經教給他們的道理。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救災隊伍,大家知道要分散來做,也沒有打著任何人的旗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都說自己是憑心而作的。
沐辰又問靜女,小道童本來想說什么,卻說“觀主,你看天上!”
原來是靜女去聯系了當年和沐辰一起殺蜚的那些人,包括斯年佑謙、大家都在,還有寒冰閣的人手,竹劍堂的幫手,他們都是靜女找來一起對抗旱魃的同伴。
沐辰驚訝地說:“我不是讓你去避災,這些事就交給我嗎?”
靜女卻說:“只要我不再當耳就好了,我有手有腳,只要在你身邊,一切災難都不是災難!”
沐辰重拾信心,開始制定計劃,讓佑謙去買回各家還沒煉制的勝遇羽毛制成喚雨的扇子,說出幾個對付旱魃的手段,打算一個一個實驗。
最后他們一邊將旱魃驅趕至無人的地方,一邊救助災民,最后他們沒辦法擊殺旱魃,只能再次將它驅趕進入天啟之淵,為此沐辰前去求助冬閑散人。
冬閑散人答應幫助他們,還答應啟動東萊的上古寶物來輔助他們,到了最后關頭,天啟之淵開啟,只不過這旱魃已經被關進過天啟之淵一次,卻不那么容易上當了。
但旱魃最后還是被引入天啟之淵,東萊的至寶也在攻擊旱魃。
但在最后一下,旱魃已經落入懸崖,光柱打在沐辰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