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一只鴿子出去?”
聽到阿貞這么說,蘇信笑了笑,看來這伊嗣埃已經通風報信了,按照海沙幫韓蓋天的說法,這波斯人通風報信的目標,肯定是宋閥了。
蘇信不動聲色,只當無事發生。
“伊掌柜,船準備好了?”
伊嗣埃此時笑容滿面,他聽到蘇信問他,他連忙點了點頭,恭敬的說道:“公子,這船上都是我召集來的最好的水手,每一個都隨我跑了幾次波斯到大隋的來回了,我敢打包票,您哪怕是在整個大隋,恐怕都找不到比我這些手下更專業的水手了。”
說著,他又指了指腳下的這艘大船。
“這艘船是我們波斯制造的海船,跟大隋的海船不太一樣,閣下可能沒見過。”
蘇信在上船的時候便注意到了這艘從外觀上都跟周圍的大隋海船不一樣的帆船,這船跟周圍的大隋海船最大的不同便是帆。
大隋的海船用的硬帆,而這艘伊嗣埃口中的波斯海船用的則是軟帆,這兩種帆其實也很難說誰優誰劣,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過從后世軟帆逐漸了取代硬帆來看,應該是軟帆的優勢更大一點。
伊嗣埃主動為蘇信說著軟帆的優點。
“……跟大隋的硬帆不一樣,硬帆雖然便于操作,但是吃風面小,肋骨也限制了受風,所以航速慢,不太適合遠洋航行,但近海跟內陸的航運是不錯的。”
“軟帆雖然操作繁瑣,需要的水手多,但是帆面大,航速快,適合遠洋。”
“公子這一次要去的琉球便是處于深海,要到那里去用大隋的硬帆自然是不行了,不過我正好有從波斯帶來的軟帆大船,這次倒是能排上用場了。”
在大海上是很難辨別方向的。
在這個時代,唯一能在海洋辨別方位的方式便是觀測北斗星。
當然,在大海上漂泊久了,自然會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一些技術來,歷史上的技術突破大多都是來自于這種類似的實際需要。
水手們在大海上無法辨別方向,自然生出了需要一種可以在大海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這種方法從古希臘時就開始研究,但直到現在,其實都沒有很好的方法,人類的確是在大海上能通過觀測北斗星或者是南十字星來辨別正北或者是正南,進一步的定出自己說的緯度,這也是同緯度航行法的理論基礎。
但只要學過中學地理的人都知道,判斷方向除了需要知道緯度之外,還需要知道經度。
北極星可以來確定緯度,但經度的確定就沒那么容易了。
如果展開說的話,那幾乎就是一部完整的近代科學發展史了,如果把科學比作一座王冠的話,經度的測算,在整個大航海時代的科學界,就是科學王冠上最閃耀的那顆明珠。
“你會過洋牽星術?”
夜間。
蘇信站在桅桿的頂部夜觀天象的時候,見到伊嗣埃拿著許多十分復雜的工具,在甲板上觀測著天上的星星,而且他一邊觀測,一邊還認真是在紙上做著記錄。
不時的他還會用這些觀測到的數據來進行計算。
聽到蘇信的話。
伊嗣埃抬頭見到了桅桿頂部正在默默注視著他的蘇信,他臉色頓時一變。
他聲音甚至都有些顫抖:“公……公子,您也……您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