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著網絡上一波一波的攻擊,陳封的一些粉絲也忍不住了,不少人站出來開始反擊。
“如果單方面爆料也算是實錘證據的話,那我單方面宣布你是殺人犯,可以嗎?”
“到底是陳封幫林銘寫了歌,林銘才會用安若花;還是林銘選中了安若花,陳封才幫林銘寫歌的?事情的邏輯順序要搞清楚!”
“利益互換怎么了?你不喜歡利益互換,那你以后工作的時候別要工資,你無私奉獻去啊,至于換掉劉紫婧,呵呵,人家林銘是導演,換個角色,還需要你同意嗎?你特么又是誰?”
……
不過,雖然陳封有一些粉絲,但他粉絲的數量太少了,很快,反駁謠言的聲音便都被掩蓋。
這就讓人很郁悶了。
其中,最郁悶的人當屬何馬,他是音樂新起點網站的數據監控組組長,他曾經在后臺監測到陳封的那首《凡人歌》數據異常,隨后,他試聽了《凡人歌》,再然后他便成為了陳封的忠實歌迷。
這段時間,他又陸續聽了《好久不見》、《北荊,北荊》、《男兒當自強》等陳封的作品,幾乎每一首都是精品,這讓他對陳封更加佩服。
所以,在網上看到關于陳封、安若花、林銘的黑料之后,他十分氣憤,最終忍不住在網上跟一些人打起了嘴炮。
可是,因為人數數量的差距太大,何馬好幾次精心編寫的發言很快就被對方的垃圾信息所掩蓋。
而一些罵陳封和安若花的評論則被迅速的置頂,點贊數瘋狂增長。
作為數據監控組組長,何馬豈能不知道這里面的彎彎道道?背后一定有人在搞鬼。
“好啊,來吧,我倒要看看,你們到底動用了多少水軍。”
何馬很快就在眾多的評論賬號里面發現了不少可疑賬號,這些賬號一般注冊時間不長,關注人數和被關注人數很少,昵稱ID是一串數字或者亂碼,頭像也都是空的。
最重要的是,這類賬號,一般都只針對這次的事情發表負面評論,其它的內容則幾乎沒有。
幾個小時后,何馬終于做了一份數據統計表,被他篩選出來的類似的水軍賬號居然多達八千多個!
這些還僅僅是他發現的最低級的水軍賬號,還有其他更多高級的賬號,一時之間不太容易分辨。
但這在網絡上已經算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了,試想一條評論,如果被八千多人同時點贊,那肯定就會上熱門,只要上了熱門,就會吸引后續更多的大眾流量,隨后便會開始滾雪球,越滾越大!
而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是最容易被帶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