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還在《瘋狂的石頭》劇組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
比如,郭韜和徐承這兩個人,他們都算是有點名氣的電視明星,不過,在這個有些寒酸的劇組里,他們居然看不出任何明星的架子,尤其是徐承,甚至經常跟那三個穿的破破爛爛的笨賊玩到一塊去,大家似乎沒有什么身份之別。
這一點讓鄧輝感到很奇怪。
另外一點就是,倪浩這個導演,在片場的時候脾氣大的很,經常對著演員一頓怒噴,被噴的演員也只能受著,然后在下次表演時盡量演的更好。
不過,雖然倪浩脾氣大,但一拍完戲,也就和那些演員,員工們混在了一起,聊天打屁,開各種玩笑,氣氛十分融洽。
這又是讓鄧輝疑惑的一點。
最后,更讓鄧輝吃驚的是,原本他以為,陳封作為這部劇的投資人,現在又常駐劇組,應該對電影的拍攝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但在仔細觀察過后,他卻發現,陳封有的其實只是提建議的權利,只有他的建議符合倪浩的標準時,倪浩才會按照陳封的方法去執行,而平時大部分時間,一切都是由倪浩做主。
當然,陳封每次提的意見似乎也都很關鍵,往往能切中要害,所以,倪浩聽他的次數也就比較多,慢慢的,他們兩個人在這種關系中找到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在兩個人一起的努力下,整部電影正變得越來越好。
這也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因為在大部分劇組里,要么投資人話語權比較重,導演會變成一個傀儡,要么導演的話語權比較重,投資人幾乎不能插手,但想現在陳封和倪浩這種情況,就十分罕見了。
鄧輝把這些關鍵性的問題都一一的記錄了下來,這些以后都是可以深度挖掘的點。
僅僅一天時間,鄧輝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素材,這讓他有點小高興。
傍晚時分,陳封提前就要從劇組離開,因為他要去蜀山影視城接安若花。
鄧輝想了想,便問自己能不能也一起去?他想了解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符號,這種日常生活的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多面性。
陳封到覺得沒什么關系,反正他接完安若花之后,就會一起回租住的地方休息,就算再怎么拍,也不會跟到家里去拍**吧。
于是,陳封就答應了。
告別了《瘋狂的石頭》劇組,陳封又開著那輛貼著海報的車子開往了蜀山影視城。
車上兩個人倒是閑聊了幾句。
鄧輝:“為什么突然想起要拍電影?之前做音樂不是做的很好的嗎?這次是臨時起興突然有的想法,還是早就已經在做這方面的謀劃?”
陳封:“這種事情……或許可以說是緣分吧……”
鄧輝:“緣分?”
陳封:“不錯,因為我機緣巧合遇到了倪浩,而倪浩又是一個在尋找投資人的導演,我和他交流過幾次,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華和閃光點,所以,就決定跟他一起拍部電影玩玩。”
鄧輝:“這么說的話,你并不在乎票房?”
陳封:“我不是,我沒有,你別瞎說……我當然很在乎票房了,而且,我還希望我們的這部《瘋狂的石頭》能有一個很高的票房,因為這才是對我們劇組那幫人的才華和努力的肯定。”
鄧輝:“那你的預期票房是多少?”
這個問題讓陳封想了想,半晌之后,他才說到:“就十億吧!”
鄧輝也笑了:“真就十億啊,是不是受了之前網上那段開機儀式視頻的影響,想和別人較一下勁?”
陳封搖了搖頭:“這是我對我自己影片的自信,以及對華語電影市場發展態勢的判斷,好片子,值這個票房。”
鄧輝:“可是據說,你們這部片子一共投資才只有八百萬的樣子,甚至還被業內的老前輩批評過。”
陳封:“這很正常,被批評不是壞事,而是動力,所以,被批評了之后,我們劇組里沒有什么人回應,因為能回應的,只有最后片子上映時的票房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