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壕來屋,很多公司都會接一些海外的電影后期特效制作業務。
就算是一些大公司,也不例外。
只不過,在做海外的業務時,有的公司獅子大開口,收費太高;有的公司拿了錢卻只干一半的活,做出來的東西并不能讓海外的那些電影投資方滿意,于是,慢慢的,這些公司的海外業務就越來越少了。
當然,那些財大氣粗的巨頭公司對此毫不在乎,反正人家也不靠海外業務吃飯,接不接活完全看自己的心情,相對來說,他們更不希望讓自己掌握的技術外傳。
在一定程度上,壕來屋是希望能夠對本土外的電影市場,實現技術封鎖,這樣他們才能永遠保持優勢,源源不斷的盈利。
也因此,當一家壕來屋的公司開始頻繁的做海外業務,并且和海外的電影市場進行深度接觸時,這家公司就會遭受到來自壕來屋方面的壓力。
要么拋棄海外業務,要么滾出壕來屋。
此時,邁克和詹姆的公司便正遭受著這樣的壓力。
一般來說,面對壕來屋層面的打壓,大部分本地的后期特效公司會選擇屈服,不再過度接那些來自海外的業務,畢竟大家都在壕來屋本地混飯吃,如果真的和壕來屋鬧翻,那可能永遠都沒有翻身之日了。
但是也有例外。
畢竟在當今這個世界,能夠掙到錢,才是最重要的,有業務,有工作,才有飯吃,至于所謂的壕來屋的認可,那是什么東西,能吃嗎?
于是,也有一些比較有骨氣的公司最終選擇了離開壕來屋,直接到海外發展。
只可惜,似乎那些離開的公司最后都銷聲匿跡了,據一些業內人士透露,他們的結局都不太好。
似乎……離開了壕來屋,就真的無法生存!
畢竟,這些小型的后期特效公司能夠在壕來屋生存下去,主要依托的還是壕來屋所營造的良好的電影工業生態環境。
有了完善的生態鏈,大大小小的公司才能活下去。
脫離了生態大環境,大一點的公司可能會變得艱難,而小一點的公司則可能直接倒閉。
這也是十分殘酷的現實。
邁克和詹姆的公司自然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在接手海外業務的同時,也一直在和壕來屋這邊周旋,力求能夠走一條最穩健的路。
但現在,隨著《流浪地球》項目的確立,隨著北斗娛樂十年十部科幻大電影計劃的秘密通告,情況又變得不一樣了。
十年十部,再加上一部《流浪地球》,一共有十一部電影的業務!
如果有這些持續的項目做緩沖,那么,邁克和詹姆的公司即使離開了壕來屋,也依然能夠繼續好好的生存。
而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完全有時間打牢自己的根基,防止自己再次重蹈那些倒閉了的小公司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