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都低估了藝術片的市場。
尤其是在國外,藝術片一般都有自己的特有渠道,包括院線和影碟的發售,有著非常完成的市場體系。
那些在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的作品,都會被相關的公司買下長期版權,一直在相對應的院線系統中輪播,同時發售普通或者收藏版的實體影碟。
相關的市場,比許多人想象中的要大很多。
當然,這也需要影片質量很優秀,畢竟不管是藝術片還是商業片,任何品類的作品中,都有高低貴賤之分。
商業片拍不好,也賣不了票房,這個道理在藝術片中同理。
而《獨活》這部片子,質量非常不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所有地區人類的共鳴。
畢竟如何獨自生活,如何面對孤獨和寂寞,這是一個人類大眾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誰都逃避不了。
所以,不少外國的片商都紛紛前來和平安投資談版權購買或者代理的事情。
如果是一次性版權買斷,那么價格就高一些,購買之后自己想怎么處理都可以。
而如果是版權代理,那么價格就低一些,而且只允許一些院線在一定時期內播放,影碟制作也會有相關的限制。
陳封和安若花現在也只是初步和一些國外的片商接觸了幾輪,具體更深入的合作細節問題,還需要平安投資這邊再派人具體協商。
雖然在這方面平安投資暫時還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泰浪娛樂那邊的人可以先幫忙頂上,泰浪現在發展的速度很快,早就有了相關的專業版權合作部門,包括海外業務也早已經步入了正軌,到時候讓泰浪的人帶著平安投資的人一起處理。
……
和《獨活》主創團隊的飯局進行的還是很愉快的,導演閆悅和一些性格比較古怪的藝術片導演不一樣,她雖然是寫作者出身,但身上沒有那種讓人十分別扭的文藝氣息,相反她對人際交往和商業往來這方面非常精通,處理事情也面面俱到,和她在一起交流,讓人感覺很舒服。
反正安若花挺喜歡和她聊天的,陳封也對這種人比較佩服。
有時候有些搞文藝的,總把自己弄得神經兮兮,其實文藝是文藝,生活是生活,這兩者最好還是分開處理比較好。
你創作的時候想怎么文藝就怎么文藝,但生活中最好還是和主流大眾保持一樣的步調,否則很容易被大家排斥,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就像閆悅這樣,拍出來的電影非常藝術,有很多涉及到人性和靈魂的思考,但平時社交的時候,又通情達理,不會讓人討厭,這可真是太難得了。
甚至陳封有時候都覺得自己做事不如人家通達。
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比較溫和比較精明的方式來處理解決,但是這樣會比較麻煩,所以,往往有些人就更喜歡用直接粗暴的方式來面對一切。
陳封也一樣,比如很多時候,他都不想面對媒體,面對大眾,甚至有時候采取直接躲開的方式,雖然這樣的確減少了一些麻煩,但其實也并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當然,選擇什么方式解決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
你要是有錢有實力,當然可以選擇粗暴簡單的解決問題,只要你能承受的了相關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