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72年,NBA又經歷10年,和60年代比,籃球水平又有了提高。
別的不談,首先球員們的投籃能力就有了很大進步。
投籃技術愈發現代化,投籃距離也是越來越遠。
李良的三分線距離當然還是獨樹一幟,不過尼克斯和湖人的球員,在15尺以外的跳投已經不少了。
特別是對面的紐約尼克斯,這是一只投籃能力相當強的球隊。
首發的五人各個都有出色的投射能力,每個人拿到球都能自主進攻,在當時的NBA實力自然是首屈一指。
不過1972年的尼克斯日子不算很好過,他們的中鋒威利斯-里德賽季報銷。
1970年的那次王者歸來,明顯傷害到了他的大腿肌肉,縮短了他的職業生涯。
沒有了里德,尼克斯就失去了內線的支柱。
而李良所在的洛杉磯湖人隊,則在這個賽季創造了常規賽69勝的歷史最佳戰績,并創下了史無前例,后無來者的33連勝。
令人唏噓的是,在他們開始33連勝的那一場比賽之前,湖人的明星小前鋒,八個總亞軍獲得者埃爾金-貝勒因為膝傷選擇退役,他也因此錯過了獲得總冠軍的機會。
湖人的33連勝從1971年的11月份開始,一直打到1972年1月份才輸掉一場比賽。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湖人隊沒有品嘗過輸球的滋味。
他們在1月9號,才在密爾沃基輸給了賈巴爾和羅伯特森領銜的雄鹿隊,終結連勝。
之后,湖人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起伏,一下輸了好幾場球。
其中一場就是這場在主場面對老對手尼克斯的比賽,在沒有里德的情況下,他們被尼克斯給投爆了。
李良的任務就是給尼克斯降降溫。
一開場,李良坐在了大西部論壇球館的球員替補席上。
這也是任務麻煩的地方之一,要從替補開始做起。
湖人的主教練是凱爾特人曾經的后衛比爾-沙曼,1961年他從凱爾特人退役,所以62年的任務里,李良沒和他做隊友。
作為一個凱爾特人的功勛,跑到湖人做教練,還帶著湖人拿了冠軍,培養了一批人才,這個老爺子李良是佩服的緊。
湖人場上的首發是威爾剛…不對,威爾特-張伯倫,杰里-韋斯特,蓋爾-古德里奇,吉姆-麥克米蘭以及哈皮-海爾斯通。
尼克斯在沒有了里德后,杰里-盧卡斯頂替成為了球隊的首發中鋒,兩個后衛沃爾特-弗雷澤和迪克-巴內特,前鋒比爾-布拉德利,以及今晚和李良打對手戲的戴夫-德布斯切爾。
在這個任務之前,李良只知道戴夫-德布斯切爾是1996年NBA五十大巨星之一,其他一無所知。
打了兩場比賽,李良查閱了相關資料,看了老的比賽錄像,對這個“藍領英雄”有了更深入和直觀的了解。
此時,場上的比賽已經開始了。
身高7尺2的張伯倫站在6尺8的杰里-盧卡斯跟前,簡直像是高中生打小學生,跳球是輕松無壓力。
不過,這一年張伯倫已經36歲,他的體型和重量在NBA首屈一指,到了史無前例的300多磅。
但他的爆發力,體力已經大大下滑,而他的籃球技術顯然沒有練到精湛無比的地步,什么勾手、挑籃、后仰跳投,都馬馬虎虎。
畢竟身邊的俗務太多,有太多的事要操勞,進攻端已然不復當年之勇。
他現在更多是一個內線優秀的防守者,和進攻端的吃餅俠。
湖人隊的進攻主要從外線發起,而發起人是他們的后衛蓋爾-古德里奇。
這個左撇子白人小個子,打球異常生猛,個子不高,身形矮壯,拿球就往內線沖。
這在70年代的比賽很少見,那個時候沒有防守三秒,內線球員都蹲在籃下。
外線球員大多是連續的掩護后,運球慢慢切入,最后拋投或者近距離投射。
古德里奇是少有的抗炸藥包往里沖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