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在場下看著,心說勇士這防守不就是現在的湖人嗎?
內線打不過,外線手忙腳亂,給對手外線比較輕松的進攻機會。
像上一場打魔術就是,讓對手外線打開了,到后面就防不住了。
就湖人還魔獸,還雙塔呢,頂個屁用。
李良在鋒線位置上作為緩沖,已經給魔獸和加索爾擋了不少子彈了。
奈何老科和老納這外線死亡雙老真是擋不住,加上對手針對,李良真是沒轍。
火箭在場上很快占據優勢,李良看著板凳旁邊的火箭主教練湯姆賈諾維奇——他發現自己每次任務都坐教練旁邊。
李良問道:“教練,后衛防守是坑逼,應該怎么辦啊?”
任務中的教練都是NBA頂級教頭,水平比邁克-布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所以李良有問題就去請教他們。
94至95兩年,火箭后衛線上從來都沒有一個防守能力很強的后衛。
肯尼-史密斯、麥克斯韋爾,卡塞爾,包括后來的德雷克斯勒,防守只能說夠用,距離大閘差不少。
火箭也不是那種防守上拼死拼活,用強度絞殺對手的球隊。
湯姆賈諾維奇道:“保護好后場籃板,控制犯規,減少不必要的失分,然后在進攻端找回來。”
湯姆賈諾維奇的回答讓李良很驚訝,這么簡單的嗎?
還沒想完,第一節比賽中段,雙方暫停,要換人了。
湯姆賈諾維奇指派李良登場,讓他換下索普,強調“控制好籃板球和犯規,不要輕易犯規,失分了沒關系,打回來。”
李良嘴上說好,心里卻想,你這么打是能贏,但這樣我完不成任務啊!
克里斯-韋伯還在場上,李良要和韋伯一對一了。
克里斯-韋伯和其他球星不一樣,人家都是NBA前幾年腦袋有毛,打得越久頭發越少,最后變禿。
韋伯卻是反過來。
剛進聯盟他腦袋光光,是個光頭。
后面交易去了奇才,留了一層頭發。
再后來去國王,頭發越來越厚,還戴了個發帶。
果然頭發多就是任性,想光就光,想長就長。
李良面對韋伯心中還是有些忐忑。
防外線是他的老本行,而一對一頂內線,他頂倒是能頂動,但人家有技術的啊,頂內線光靠蠻力是不行的。
勇士似乎看出李良這個點防守上的薄弱,只拿了兩分的韋伯準備在李良身上找分。
1993年的韋伯,膝蓋還沒有廢,他運動能量驚人。
那時候的他,是新型內線的典型代表。
身高介于大中鋒和普通前鋒之間,會運球,會傳球,會中距離跳投,會蓋帽,會內線單打,會持球面筐。
他代表籃球歷史發展的潮流,這股潮流從他這時起,影響到了21世紀前十年NBA的籃球風向。
李良一上場,就被韋伯打了一個。
他接小將軍約翰遜的傳球,底線接球直接暴起扣籃!
這球李良一點辦法沒有,這彈速和爆發力,連奧拉朱旺都放棄封蓋了。
第二球,勇士外線投籃不中,韋伯搶到前場籃板后,轉身又是一個單臂扣籃!
李良又是沒反應過來,媽媽的,這個韋伯爆發力這么強的嗎?
李良對韋伯的印象停留在國王時期的他,那時候他已經是個地板技術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