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在第二節中段登場。
他的發揮依舊一般,兩次外線強行三分出手沒有命中。
比賽的節奏完全不對。
70年代的比賽沒有三分線,80年代的比賽不重視三分球,所以李良的外線投射會輕松很多。
開始打90年代的比賽,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尤其還是季后賽生死戰。
喬治-卡爾在場下大呼,在暫停時也批評李良,“謹慎出手,不要那么隨便,今晚你是怎么回事?”
卡爾整個人心態焦躁的不行,全場緊逼防守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和掘金陷入了絞殺戰中。
雙方比分一直接近,而超音速這邊佩頓受到腳傷影響,在場上發揮明顯有些時常。
超音速這個球隊一直有個問題,就是缺少強力攻堅手。
作為核心球員的佩頓和坎普,在進攻手段上都有所欠缺。
所以每到關鍵比賽,超音速容易陷入掉鏈子的狀況。
他們相當依賴防守絞殺,依賴佩頓策動的快速反擊,一直讓他們拼陣地,他們缺少絕對強點。
鑰匙球館呼聲震天,李良卻沒有因為喬治-卡爾的批評而擾亂心態。
反正今天贏不了,下次還能打嘛!
不過李良想,還是一次通過比較好。
本來這場比賽掘金也是險勝,李良要做的就是找到進攻感覺,適應90年代比賽的強度。
只要能在需要的時候打開了,李良對自己的手感和投籃能力有信心。
本來在現實比賽中逐步“詹化”的李良,來到任務,又開始趨于”科化”。
相信自己的手感,只要投,總會進的!
第二節比賽結束,雙方打成了41:44,掘金只落后超音速3分。
第三節,將是雙方真正決戰的時刻。
在歷史上這場比賽中,雙方鏖戰到了加時賽,超音速的進攻無法突破“非洲大山”的十指關,最終遭到淘汰。
李良這回就不行了,老子的三分球能飛越不過非洲大山?
十五分鐘后,第三節比賽開始。
開始前喬治-卡爾特別囑咐李良,“控制好你的出手,多調動球隊,調動球隊!”
施拉姆夫在超音速隊中是一個粘合劑的存在,他的投射能力和組織能力,都非常適合超音速的陣容與打法。
在佩頓受傷病影響的情況下,施拉姆夫-良的作用就至關重要了。
李良點點頭,他也不是鐵頭娃,知道手感這個東西不能強求的,還是要看準機會。
第三節開始后的第一球,掘金隊中距離跳投不中,超音速拿下后場籃板。
佩頓過半場后,給低位的李良傳球。
90年代的比賽,大多數進攻都從低位發起而不是使用擋拆。
不僅僅是中鋒,前鋒、后衛都有一手不錯的低位進攻或者策應技術,這是那個時代的基本功。
李良接球后遭到了掘金的包夾,穆托姆博從上線過來合圍李良。
李良沉著冷靜,一個背后擊地傳球把球塞進三秒區,坎普接球后上籃得手!
漂亮的傳球,鑰匙球館一片歡騰。
接著,掘金進攻還是不中,佩頓拿下籃板后發動反擊,助攻肯達爾-希爾上籃得手!
然后,穆托姆博又在進攻中拼搶前場籃板犯規,將佩頓撞倒。
佩頓再度傳球給李良,李良接球,一個中距離的打板跳投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