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在出手選擇上依舊非常的謹慎,他更多的想通過傳球來調動快船的進攻。
不過馬刺嚴密的防守,高效的輪轉,讓快船的陣地戰很艱難。
而馬刺進攻打得也不好。
帕克開場后狀態很一般,上個賽季他還是馬刺進攻的頭號發動機,這個賽季狀態下滑太多。
在吉諾比利登場后,馬刺的進攻也還是沒有改觀。
相較于李良謹慎小心的進攻,他在防守端是徹底放開手腳,不停的干擾馬刺的陣地進攻配合。
在系列賽開始前,李良做的最多的準備不是進行三分球訓練,而是不停的看馬刺的進攻錄像剪輯。
經過兩輪系列賽的磨練,馬刺在進攻端達到了一個非常流暢、自如的地步。
想要戰勝馬刺,絕對不能忽略馬刺在進攻上的強大。
這是**維奇自2010年開始對馬刺進行改革后獲得了成功,這個以GDP為核心運轉了十多年的團隊,從過去的慢節奏防守巨星型強隊,換擋成功為現在攻防一體的團隊型強隊。
至于有多強,其他人可能不是很清楚,李良卻清楚,很強,不比70勝的快船差。
當然,任何強隊都有漏洞,有缺點,想要擊敗對手,就要抓對手的缺點和漏洞。
李良認為,馬刺進攻端最大的優點是他們嫻熟的轉移球和默契的傳球配合,而漏洞也在于他們的轉移球和傳球配合。
所謂有所長,必為遮其短。
馬刺之所以有聯盟最好的進攻配合,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不得不依靠這種團隊配合。
他們曾經不需要,因為他們有鄧肯啊。
現在他們還是有鄧肯,只不過已經38歲的鄧肯了。
30歲之前的鄧肯可以讓進攻變得簡單,38歲的鄧肯只能保證關鍵時刻的幾次攻擊,和防守端的穩定了。
想完全依賴鄧肯,肯定是不行。
所以馬刺才用了幾年時間打造新的體系,給予鄧肯新的打法和定位。
而李良要做的,就是努力打破他們的這種體系,破壞他們的轉移球。
當然,這非常困難,防守需要快船全隊的配合,不然李良也會被馬刺的傳球溜著玩的。
里弗斯和邁克-布朗當然是做過準備的,為此里弗斯和布朗、盧等人還發生了一些爭論。
里弗斯認為,以不變應萬變,快船是主動方,就堅持第二輪的打法去打就行了。
李良當然不這么認為,李良甚至這只馬刺的潛能,很多人斗都沒有看出來,所以他不斷和教練組提意見,認為必須做出防守端的應對,先發制人。
而邁克-布朗認為,李良說的對,俺的想法也一樣。
所以,布朗制定了防守策略,就是以換防來遏制馬刺傳球,相應的放馬刺的錯位進攻以及低位單打。
這是一個很有風險的防守策略。
錯位單打是NBA很多進攻戰術的最終目的,如果讓馬刺大量的錯位進攻,有可能把快船的防守打崩。
不過,李良有信心最大程度彌補,并且認為馬刺目前的單人進攻火力,沒那么容易就把快船防守給打崩了。
還有就是,李良對自己的進攻有信心。
第一節,馬刺雖然緊緊咬住比分,但快船在場面上還是壓制住了馬刺。
在馬刺連續依靠造犯規罰球追分時,李良外線再度命中三分球穩住局面。
接著在防守端制造了萊昂納德的進攻犯規。
第一節李良下場時,5投5中,拿下了13分,另有4個籃板和3個助攻進賬。
萊昂納德和李良同時下場。
李良不忘和萊昂納德打個招呼,“加油,爭取防下我一個。”
李良雖有被搶斷,但出手無一失手。
萊昂納德面無表情,看都沒有看李良一眼,走下了球場。
但兩人的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